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百科

2023中山纪念中学学科类自主招生预告(2023中山纪念中学学科类自主招生预告表)

时间:2023-05-26人气:作者: 佚名

2023中山纪念中学学科类自主招生预告(2023中山纪念中学学科类自主招生预告表)

  为更好地对接教育部出台的“强基计划”,在全市范围内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更好地发挥中山纪念中学作为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试点基地”、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的名校引领作用,根据《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同意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科类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教体〔2023〕16号)精神,经批准,现面向全市中考生进行自主招生。

  01招生计划

  招收数理基础类学生81人、信息学15人、人文社科类学生12人,共计108人

  备注:选科前,另设10个强基班(参考中考成绩)。

  02报名详情

  请密切关注中山纪念中学官方网http://www.zsjz.com/(招生简章将于近期发布)

  注:如时间安排有调整,以最新通知为准。

  03培养方案

  ● 指导思想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之需,深入思考“钱学森之问”,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积极探索拔尖人才培养路径。

  ● 培养目标

  1. 立德树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2. 因材施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紧扣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共十八个基本要点,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 精准培养,培养能与一流高校无缝对接的优秀高中生。使培养对象在知识拓展与自主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以优秀的综合成绩或学科竞赛成绩赢得进入“双一流”高校的先机,为实现高品质发展奠定基础。

  ● 培养方式

  1. 实行导师制,落实个性化培养。

  为学生配备“1+1”导师,即一位班级导师(班主任)和学科导师,双导师将在学生课程学习、学科拔尖能力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引领、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展示特长、发展潜质、完善人格、追求卓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提供优质环境,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自主招生录取学生单独编班,或与中考优秀生一起编制成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借鉴书院制的学生宿舍管理模式,设立学生研讨室、读书角,为学生自由发展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创新学生培养模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和发展支持,增强学生深度学习和自主思考的意识,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质量地推进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条件。

  ● 课程设置

  1. 综合素质课程

  高质量完成国家必修课程,并根据“强基班”学生特点将学科特长内容编入日常课程,拓宽学习内容,保障课程质量,挖掘学生潜力,提升综合素质,力争帮助学生在综合成绩或学科奥赛中取得好成绩,对接名牌高校招生。

  2. 学科特长课程

  我校现有文理博士共9人,9名首席学科组长,学科竞赛教练18人,其中专业数学竞赛教练5人,物理竞赛教练3人,化学竞赛教练4人,生物竞赛教练1人,信息学竞赛教练5人。他们将根据实施方案在学生学科综合素质提升和学科竞赛方面开展培养工作,开发教育资源,注重探索启发,有的放矢进行授课,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定期邀请高校专家和省内名师进课堂,开讲座,引进学科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课程视野,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科课题研究,使培养对象具备国内外一流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所要求的品质、素养与学业方面的优异表现,从而实现高中与高校的有效对接。

  3. 贯通培养课程

  一是在阶段培养中,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和发展水平,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年级贯通培养模式;二是借力合作高校,形成大中贯通培养机制,将通识教育和专才教育有机融合,发挥本校“博士沙龙”“纪中讲堂”“博士后实践研究基地” “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清华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大学中学衔接培养试点基地”“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华南理工大学繁星计划”等已有平台的作用,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等合作高校的资源,开展研学活动,开设大学先修课程,进行学科自学指导,开展学科课题研究,鼓励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合作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并形成研究报告。

  肩负荣光,赓续辉煌。回首过往,纪中五大学科竞赛成绩斐然,6人获国际金牌,3人获国际银牌,44人次入选国家集训队,获全国决赛金牌48枚、银牌71枚、铜牌48枚,全国联赛一等奖1018人次,向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名校输送了近1000名拔尖人才。近五年,七十多名纪中学子被清华或北大录取。2021年,北京大学来信感谢纪中“始终是重要的优秀生源基地”。近年来,纪中坚持“文化育人”,努力践行“有空间才有新发展”“宽基础才能高建筑”“没有高品质的思维就没有创新”“无体艺,不纪中”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大中学贯通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新路径。2023年3月,为进一步打通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与培养的“绿色通道”,努力培植使杰出人才“冒”出来的适宜土壤,中山纪念中学少年科学院正式成立。2023年4月,中山纪念中学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学森挑战计划”,将会给更多优秀学子提供激发潜质、强化创新能力、提前体验大学的机会。

标签: 学科  学生  拔尖  课程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