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犯罪行为往往来自于后天的影响

时间:2022-04-16人气:作者: 佚名

犯罪行为往往来自于后天的影响

  每每看到那些犯罪行为,我们一边义愤填膺的谴责犯罪行为,一方面也很好奇,这些人为何得不偿失地去触碰法律的底线,为何心理如此的扭曲。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后天经历让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犯罪行为来自于后天的影响

  

  案例——19岁富二代刘强驾驶豪车模仿模仿好莱坞警匪片情节,不到20天连续抢劫5起,共抢到4600元……有媒体在报道时,说他抢劫是为了“寻求刺激”。为何要寻求刺激?无非是无聊空虚!为何空虚无聊?富二代嘛,啥物质需求都能满足了!但是在精神层面上他既不能创造,又不能破坏,于是心理憋坏了,必须要找个突破口释放掉……

  

  警惕:千万别让你的孩子因为“欲求不满”而沦为罪犯!

  

  看到贪婪而畸变的需求这个关键词,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会想到金钱,诚然物质欲望确实是犯罪的最大心理根源之一,但由于心理的缺失造成的扭曲和畸变更是不容小觑,一个空虚无聊、有软弱无力之感的人其实最有可能成为一个暴徒,而且下手比谁都狠!若是一个孩子在幼时的那些“撕砸拆”得不到满足甚至被强力的抑制,在他/她往后的一生都将充斥着心理上的饥饿感,正是这些饥饿感造就了暴力罪犯!暴力罪犯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至少有以下特征中的任何一种,或经历过以下事件的任何一件:1、不能超越幼儿期的破坏性;2、经历过某种心理创伤;3、在成长过程中消除了对生命的敬畏。

  

  心理专家建议:当你已经为人父母,在家庭教养过程中,如果你的孩子喜欢撕东西、砸东西,那就让他撕吧、砸吧;当他们慢慢长大,他们可能不再砸东西了;接着他们又开始拆一些玩具,那就多买点玩具,让他多拆吧;等到再长大一些后,他就不再砸了,也不再拆了,他要去创造!请让你的孩子在儿时就将破坏经历掉,并转向创造!

  

  强烈的反社会意识

  

  案例——被称为中国第一悍匪的张君,曾纵横数省8年,犯案十余起,杀死、杀伤近50人,2001年被执行死刑。张君在作案时,抢劫、杀人一点也不眨眼,缺乏人类最基本的同情心和怜悯心,毫无道德、伦理观念,是一个典型的“悖德狂”。张君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有兄妹7人。14岁母亲去世。失去母爱后,他的性格变得顽劣,常常恶作剧且无人管束导致了可怕的恶性循环。

  

  警惕:千万别让你的孩子养成“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张君的作为,在心理学上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西方称为“悖德型变态人格”。这种人具有强烈的反社会意识,并付之于行动中,攻击性极强,以对社会的寻衅,看见社会的不安和他人的流血为快感,从而平衡自己早年艰苦生活的感受。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其成长环境和父母的教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心理专家建议:当你已经为人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出现经常逃学闲荡、习惯性撒谎、过早的开始吸烟饮酒,经常故意破坏公共设施,甚至结交不良群体、打架斗殴等情况时,请立即引起重视,建议去心理医疗或咨询机构做专业的鉴定,如真有人格问题,要请专业人士进行及时的干预。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形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大量调查表明,童年的精神创伤、不和睦家庭关系、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和不良社会环境因素在致病上起重要作用。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