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庙会的起源和风俗大全,形象又特色(庙会的起源和风俗大全,形象又特色是什么)

时间:2023-10-25人气:作者: 未知

庙会的起源和风俗大全,形象又特色(庙会的起源和风俗大全,形象又特色是什么)

文章目录:

1、庙会的起源和风俗大全,形象又特色

2、青岛传统风俗活动:天后宫民俗庙会

3、过年最热闹的活动:庙会有哪些传统文化特色

4、盘点:春节风俗大全

5、庙会对联大全精选,喜气又红火

6、猜你喜欢:

1、庙会的起源和风俗大全,形象又特色

汉族传统庙会是由古代的宗庙社郊制度演化而来的。曾活跃于中国的广大地区,是真正活着的民俗,很多学者将其称为“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提起中国古代的庙会,人们会联想到“庙”,认为庙就是道观寺庙。顾名思义,庙会就是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活动。本期小编要带大家去了解的就是关于庙会的起源和风俗。

庙会起源

庙会上的传统婚礼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习惯。它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

周代,王为群姓立社,称为太社,自为立社,称为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称为国社,自为立社,称为侯社。百姓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称为民社或里社。而社神是土地神,为民社的精神支柱,民众向社神祈求风调雨顺,就要进行社祭。

社祭时要有舞乐。《周礼春官》:“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若乐八变,则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礼矣;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可见,自古以来,祭神时总少不了舞蹈、音乐。这对后世庙会上祭神、娱神以至娱人的活动无疑是有深刻的影响。所以社祭是中国庙会产生的主源。

中国庙会是从古代严肃的宗庙祭祀和社祭及民间的信仰中孕育诞生。汉、唐、宋时期,加入佛、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娱乐形式,尤其经过明清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突出商贸功能,从而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青岛传统风俗活动:天后宫民俗庙会

青岛一个美丽的海港城市,是我国第二个吞吐量达到亿吨的大港,在过去人们因地制宜,以渔业为主要的生活手段,但是大海上气候变幻莫测,风雨无情,天后宫就是为了保佑海上作业的人们而设立的,后形成一系列传统活动,流传至今成为青岛文化的一部分。

起源

天后宫是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由青岛村胡姓族人捐资兴建,有殿堂三间,供奉妈祖、龙王和财神。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住持宿义明的募捐下,扩大了建筑规模。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天后宫制定了致祭制度,并建成大殿,鳌山卫和浮山所的官员们分春秋两季前来祭奠,使这里形成了规模盛大的海滩庙会,即新正民俗文化庙会。

发展

“文革”时期,天后宫遭受了巨大的人为破坏,1996年,天后宫得到了重新整修,变成了一座焕然一新的青岛市民俗博物馆,新正民俗文化庙会也得以恢复。“新正民俗文化庙会”,在青岛人的心目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青岛市市南区延续至今惟一的大型文化庙会。2000年予以恢复,由青岛市文化局主办。

天后宫新正民俗文化庙会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民间的自发推动而发展到今天,具有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信仰、寓教于乐和传统民间文艺传承等重要价值,作为一种民间信仰和民间文化活动,具有其独特的影响力。

活动

新正民俗文化庙会包括新年撞钟仪式、民俗风情摄影大赛、“迎新春”对联、灯谜大赛、“百姓乐”民间艺术杂耍表演赛、“童年的回忆”民间游戏竞技表演赛、“祭海”民俗表演、民间剪纸大赛、民俗文化藏品交流鉴赏大集、“亮出你的绝活来”民间艺人绝活展示、元宵灯会、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

3、过年最热闹的活动:庙会有哪些传统文化特色

中国地方庙会是一种具有多民族文化的民俗活动,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少地方过年时节莫过于逛庙会,热闹非凡。一起来看看地方庙会的特色文化吧。

在庙会上,有不少民俗活动,诸如:摸石猴、窝风桥打金钱眼等。在白云观庙门内的弧形石雕下方,有一石猴浮雕,老百姓认为摸一下石猴可以去病消灾、延年益寿,于是竞相触摸;

窝风桥下的桥洞里吊着一枚大铜钱,铜钱孔中有一只小铜钟,上书“钟响兆福”四字,你若是能用手中的硬币投中铜钟,就能心想事成,这两项是庙会上最热闹的活动。

随着时代变化,古老的庙会亦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如借庙会之时洽谈生意等,但展示民俗一直是庙会最主要的特色。内容有舞狮、传统民族花会、现代舞、北京民俗人物造型、传统商业“幌子”展、老北京老照片展、民间手工艺展、特价书市和京剧、武术、杂技专场等。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具有鲜明的传统民族特色。

祭神仪式

庙会风俗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需要举行祭神仪式。例如“行像”活动。“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所以又称“行城”、“巡城”等。

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迁都洛阳后,大兴佛事,每年释迦牟尼诞日都要举行佛像出行大会。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阳城各寺都将佛像送至景明寺。多时,佛像有千余尊。

出行时的队伍中以避邪的狮子为前导,宝盖幡幢等随后,音乐百戏,诸般杂耍,热闹非凡。唐宋以后庙会的迎神、出巡大都是这一时期行像活动的沿袭和发展。并渐次推广到四川、湖广、西夏各地。元、明以后,行像之风才衰落,很少见于记载。

祈子活动

庙会一开,八方来拜,敬神上香,祈愿还家。这是围绕“庙”和“会”祭之神而展开的活动,是传统庙会的主题。其中带有巫术意味的祈子活动,最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这是由中国农业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的生存环境基本上没有发生改变,子孙后代的繁衍成为千百年来的头等大事。所以,祈子这种远古的巫术形式,便会附着于各种集会形式展现出来。这方面比较典型的庙会有河南淮阳的人祖庙会、天津的妈祖(天后宫)庙会、山西平遥的双林寺庙会、北京的妙峰山和白云观走会等。你可能也喜欢: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武汉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庙会源自于庙会文化的嵊州吹打热闹的庙会,庙会的由来

4、盘点:春节风俗大全

春节,是我们中国汉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们中国富有特色的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经超过了四千多年的历史,春节一般指的是正月初一,是一年当中的第一天,每当春节要到的时候,每个地方都会有当地的风俗。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节的风俗都有哪些吧!

春节习俗: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

5、庙会对联大全精选,喜气又红火

庙会上除了经营各种饮食小吃的、卖鞋帽布匹的、抽签算卦的、卖丸散膏丹的、打把式卖艺的、卖日用杂货的,还有一样必须要说的就对联。对联又称春联、对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闻乐见。小编整理了些庙会对联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上联:盛世胜景传千年文化

下联:淳风醇俗焕万载遗情

横批:古韵衍瑞

上联:瑞满三春欢天喜地

下联:祥盈庙会盛世福人

横批:花团锦簇

上联:山歌水笑万种风情

下联:锦簇花团千般秀色

横批:车水马龙

上联:琳琅满目贺阳春喜盈福地

下联:摩肩接踵赶庙会祥瑞吉人

横批:富顺安康

上联:正气歌颂政通人和

下联:村寨曲奏原碧水秀

横批:人杰地灵

上联:财源广开莺歌燕舞升平世

下联:国栋辈出龙腾虎跃锦绣章

横批:桃红柳绿

上联:琳琅满目贺阳春花团锦簇喜盈福地

下联:摩肩接踵赶庙会车水马龙祥瑞吉人

6、猜你喜欢:

标签: 形象  特色  庙会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