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潮汕祭祀习俗,神仙多的拜不过来(潮汕祭祀用哪些祭品)

时间:2023-11-17人气:作者: 未知

潮汕祭祀习俗,神仙多的拜不过来(潮汕祭祀用哪些祭品)

文章目录:

1、潮汕祭祀习俗,神仙多的拜不过来

2、潮汕元旦习俗有什么特色

3、潮汕拜老爷,潮汕地区的祭祀活动

4、潮汕冬至文化习俗有哪些

5、民间祭祀习俗:潮汕拜的天公是哪位神仙

6、猜你喜欢:

1、潮汕祭祀习俗,神仙多的拜不过来

中国传统习俗里有这么一种叫做祭祀。祭祀文化的起源已久,人们所祈祷的内容不同所做的祭祀也不同,其形式因地方而异。潮汕祭祀习俗有个特点那就是人们所祭祀的神明非常之多令人惊讶。

祭祀的程序是一套十分完整的拜祭仪式。它具备物力、人力,由各方面精心筹划组成。首先,是祭品的备办必须丰盛,要有“五牲”、“三馔”,“五牲”即鱿、鱼、猪、鸭、鸡:“三馔”即海参、鲍鱼、蟹(其它海鲜也可)。

还必须备办一些荤品和斋品,而全猪、全羊是不可少的。其次是祭祀人员的配备,主要执事由“通”、“引”两位人员负责主持:“礼生”若干负责整场祭祀的接应协作;

还有主祭者、陪祭者、读祭文者、诵嘏词者,其余便是本族“年上十五,衣冠整齐”的男性参祭裔孙……

祭祀的当天清晨,所有参祭的裔孙都络绎来到了祖祠。祠堂内外清理得十分整洁,所有的堂柱都贴上了飘着墨香的鲜红对联,五彩缤纷,红烛高烧;灯火辉煌,热闹异常,节日的气氛相当浓烈。

所有祭品包括饭茶酒粿品纸礼等之类,专供祭祀用的东西都井然有序地摆放在中堂神龛前的十余台红方桌上;天井的两边摆放着用架子支起的全猪、全羊洁牲;香案前的地上放着一盆春草,以备祭拜时祭酒之用。主祭者、陪祭者的耋老以及礼生都穿上了礼服。所有参祭者的表情都很凝重……

开祭的时辰是非常神圣的。首先,由本族中辈份大的族老把龛门打开,接着,担任“通”的司仪大声宣布“祠祀开始!”此时,鞭炮齐鸣,鼓乐喧天。三通鼓毕,全祠上下,一片肃静。再由司仪宣布祠祀的有关事项“执事者各执其事;主祭孙、助祭孙各就各位。”

众“礼生”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助祭孙一概人等都在天井中排队序立,长在前,幼在后。而主祭孙的角色,则由本族的长房长孙(宗子)或族贵担当。随着祠祀程序的逐项进行,主祭孙的一切拜祭仪式都由“通”、“引”两者交替通传接引。

诸如:授巾盥首,献香献爵,献烛献帛,行叩首礼等。在整场祭祀中,主祭孙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要在“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三献礼”的拜祭上。“行初献礼”。

其中包括荐馔(献茶、献汤、献饭、献五牲、献猪羊等):“行亚献礼”。其中包括读祭文者负责读祭文时,由“通”、“引”司仪通传接引至专供朗读的位子上的仪式,而读祭文者应半面向祖先神位,半面向众参祭者下跪。

众裔孙皆跪,然后开读。祭文,“祭时所诵之文也。”刘勰在《文心雕龙》(祝盟篇)中所言,“若乃礼之祭祀,事止告飨。而中代祭文,兼赞言行。祭而兼赞,盖引神而作也。”

读祭文毕,众裔孙一齐三叩首:“行终献礼”。其中主要包括由诵嘏词者(族中长者)代表列祖列宗教训子孙所宣读的嘏词,仪式如前,仍由负责“通”、“引”的通传接引后宣读:“告你子孙,守正守忠;从德尽孝,勤奋俭恭;承先启后,光祖耀宗;勿负所嘱,更始更终。”诵嘏词毕,众裔孙一齐再三叩首,以表敬谢之意。

在行祭“三献礼”中,主祭孙个人要独立完成“三拜九叩首”的礼节,以表示在整场祭祀中主祭孙与众不同的身份。祭祀仪式的最后是“焚祭文,化财帛”,在一阵鞭炮声中由族中辈份小的把龛门关上,至此礼成。

祭祀结束之后,把祭品中的猪、羊肉按参祭人数每人均得一份,叫“颁胙肉”。在举行重大祭典期间,有些宗祠的主事还专门请来戏班演戏,以示庆祝。

【结束语】潮汕祭祀习俗是很隆重的,也很庄严的,从中也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祭祀的重视,对神明的虔诚。

2、潮汕元旦习俗有什么特色

新历元旦节在我国虽然已经挺久了,但是比起农历元旦来,那还是短的时间了,并没有像农历元旦春节那样形成了一种民族烙印,而潮汕人是一个保存了古汉文化的一个族群,想必潮汕人的习俗能让我们看到我们曾经的农历元旦风情,本期农历元旦为你解析。

一、拜老爷习俗潮人是一个特殊的群落。这个群落的聚化生成非常复杂,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自东晋以降至南宋末年,因中原战乱频繁,很多氏族被迫南迁,相当一部分在福建一带作短暂的停留后越过汾水关,进入广袤的潮汕平原,扎根“创祖”,成为今日潮人的主体,而原来的潮汕土着则渐趋式微。中原移民带来了各地不同的行为范式和生活习俗,这些行为范式和生活习俗,在长期的创业斗争中经受了考验和扬弃,经过了融合和同化,形成今天独特的潮汕民俗。从形式到内涵,都可说是丰富多彩,蔚为大观。成为海内外二千多万潮人所共同拥有群体性文化。

正象文首所言,要考量潮俗文化,应从潮人一年中最主要、最隆重、也是最欢乐的节日——新春佳节来切入。过年节俗,就是潮俗文化中以个代表。

二、七样羹:潮汕蔬菜节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是达濠人的蔬菜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采(买)来七种不同的当令蔬菜混和在一起烹煮,达濠人给这种蔬菜煲起了一个十分雅致的名字:“七样羹”。大人、小孩,每人至少吃上一大碗。吃“七样羹”时,大人要教小孩子唱一首歌谣:“七样羹,七样羹,大人吃了变后生(年轻),奴仔吃了变红芽(面色红润),姿娘吃了如抛(朵)花。”

“七样羹”中芥菜、厚合和萝卜是必不可少的。

芥菜潮名大菜,这种蔬菜中的粗汉,是“七样羹”的首选。霜风初起,冷冷露光中,它绿中泛紫的裙叶,呈宝石般的光泽。茎叶爽脆、可口,香味纯正,是平凡的农家菜。《礼记》载:“脍,春用芥。”其食用历史悠久,可见“七样羹”体现了一种远古的情怀。

三、元宵灯节考略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富有诗意的元宵节,也是达濠人比较重视的一个喜节。中国道教有“天宫当令是上元”的说法,据说天官正月十五生,故元宵节又称“上元”,“宵”即夜,元宵即“上元之夜”,由于这个上元之夜家家点灯庆贺,故元宵节又称“灯节”。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在民间有一个传说:汉武帝时,有一个宫女长年身居宫禁,苦思家人,悒悒成疾,东方朔决意要帮助她与家人团聚,遂心生一计,谎称天上的火神奉玉皇大帝的旨意要火烧京城,不利内宫,他对武帝说,火神最爱吃汤圆,正月十五日可命京城臣民家家户户做汤圆和张挂红灯,帝王后妃、文武百官都要上街杂在人群中以“消灾避祸”。武帝从其言,元宵之夜,长安满城灯火,观灯者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许多宫女借此机会得以与家人小聚。从此做汤圆和挂红灯便成了元宵的风俗。

这一传说当然不是信史,由于灯笼最早诞生于南北朝,不可能在西汉出现,但从灯节的实质考察,元宵节俗背后隐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实际上,灯节的出现,应是先人对火的崇拜有关。

您也许还喜欢:

法国圣诞节吃什么:鹅肝少不了

日本圣诞节吃什么呢?

中国圣诞节吃什么食物

俄罗斯圣诞节吃什么过节

3、潮汕拜老爷,潮汕地区的祭祀活动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而且这项民间习俗的历史悠久,影响十分广泛。而且在广东文化中,在不同的时节需要拜不同的“老爷”范围很广,所以涉及的神仙很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祭祀活动吧!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说起这潮汕人“拜老爷”,学问实在太大了,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老爷”要拜,范围之广,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里的地主爷之外,一年里还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来佛祖)、观音娘娘、土地公公、财神、月娘(月神)、门神、祖宗……特别是正月里,拜老爷更是头等大事,事关家宅一年兴衰,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拜一次,场景堪称盛大。

相比于拜佛等宗教活动,“拜老爷”更具地方性和灵活性。“拜老爷”的活动时间是以农历为标准。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为固定的祭祀时间。这两天一般在家里举行,形式较简单。主要是祭祀地主爷和天公,摆上香炉,烛台,和供品,烧香祈祷后再烧冥纸。除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神的诞生日,形式隆重且庄严。

例如天公诞日,土地公诞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爷”不仅活动多而且规模大。家里要祭祀,还要到“老爷宫”去祭祀。供品也要讲究,有三牲:猪,鸡,鱼;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发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种新鲜生果,还有必备的卤鹅。每个村有各自规模盛大的“迎老爷”活动,寺庙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请歌仔戏表演,有仪仗队游行,放鞭炮烟花等。

“拜老爷”除了烧香烧冥纸外,也有“问杯”形式。拿两片由竹头或木头制成的杯,祈祷后摔到地上。如果两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两面都成正面,则是“稳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则为“圣杯”,是吉兆,预示着祈告内容可以实现。这种形式也用于跟神的对话,圣杯则表示神灵同意你的请求,反之,则不同意你的请求。

祭拜神明,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都存在的现象,潮汕人也一样,如《东里志》(陈天资,明万历二年)所云:“粤俗尚贵,祠庙兴矣”。在潮汕地区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大小神庙,神庙里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阳神、月神、风雨雷电诸神、山川河流动植物诸神……)佛门诸神、道教诸神、帝王圣贤英烈清官等等。

每逢初一、十五,可见提篮担筐的妇女们,奔走于各个庙宇之间,虔诚膜拜。神明在潮汕统称为“老爷”,为何潮人会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个神明一起供奉呢。应该来说有一定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潮汕地处沿海地区,也属南蛮之地,自古以来天灾较多,且文化发展较迟,原始宗教思想基础导致了信神。

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概念,当人们在遇见自身无力支配的命运时,便容易萌发信神心态,人们所以信神、祀神,无论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于认为这样做是对自己有用处和好处的,企望“有求必应”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惧心理、保险心理、娱乐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

拜神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难定位的,说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说它是一种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种好东西,人不能没有信仰,人总要有一些精神寄托与精神力量支持,但信仰得太过的时候便成了迷信。现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

虽认为世界没有神,但拜一拜神也无妨,起码得到心灵上的安抚,所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潮汕的这种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续了汉人对社会的各种传统信仰。而由于种种的拜祭活动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来,神庙也随着多了起来,并渐渐成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4、潮汕冬至文化习俗有哪些

潮汕文化具有悠久的文明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属于广东文化的一个分支。不过是最能体现出广东文化的区域文化。今天就是要带大家来看看潮汕文化中的地方习俗。大家都知道在冬至这一天全国都要举行不同的活动来庆祝节日,那潮汕冬至这一天有哪一些习俗呢?

一、祭拜祖先

潮汕民间,在这一天备足猪肉、鸡、鱼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后家人围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毕,午餐家人团聚。但沿海地区如饶平之海山一带,则在清晨便祭祖,赶在渔民出海捕鱼之前,意为请神明和祖先保佑渔民出海

5、民间祭祀习俗:潮汕拜的天公是哪位神仙

说到潮汕,经常被提起的就是远近闻名的潮汕功夫茶,还有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潮商,再一个就是深入当地人日常生活的“拜神”文化,尤其是每年的“拜天公”更是相当隆重的一项民俗活动。那么今天的传统节日 就为你介绍,潮汕拜的天公是哪位神仙。

问:潮汕拜的天公是哪位神仙?

答:潮汕拜的天公是道教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是道教神话传说中的天地的主宰。玉皇大帝在天界的地位。犹如人

6、猜你喜欢:

标签: 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