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藏族的女性节日:吉祥天母节(藏族女儿节的来历)

时间:2023-08-19人气:作者: 佚名

藏族的女性节日:吉祥天母节(藏族女儿节的来历)

文章目录:

1、藏族的女性节日:吉祥天母节

2、盘点藏族的节日文化大全

3、雪顿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藏族

4、藏族的传统节日:藏族转山会

5、藏族女性专属的节日:白拉姆节

6、猜你喜欢:

1、藏族的女性节日:吉祥天母节

“天母节”又称“仙女节”是藏族的女性节日,藏族妇女对这个节日尤为喜爱,因为在这一天男人们会对女人特别尊敬,并且会给女人送礼物或钱,即便不认识的也会有所表示。在藏族文化中天母节是对妇女尤为重要的一个节日,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下天母节的历史意义与传统习俗。

关于这个节日的起源,藏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生动传说:大昭寺的守护神母玛索杰姆有三个女儿,小女儿白拉协姆一天到晚只知道玩,母亲让她帮捉虱子她都不肯,母亲咒她满身长虱子,后来白拉协姆神像上满是小白鼠,二女儿东赞杰姆爱顶嘴,母亲咒她沿街

2、盘点藏族的节日文化大全

藏族文化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他们的姐,这些节日包含了藏族文化活动、产品、服务和氛围,信仰、精神、价值和审美为深层底蕴。通过藏族的各式各样的节日,你就能全方位的认识这个民族,下面就盘点藏族节日大全。

藏族节日的起源和性质是多样化的,虽然大部分和藏族人民崇信的佛教有关,但从藏族节日中还可以追寻藏汉文化历史文化的概貌,还可以追寻藏汉文化交流的历史线索。

年节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族人民从藏历十二月份就作过年准备,这时家家户户开始

3、雪顿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藏族

在世界各地有着不少的特殊节日,哪怕是在一片地区上也有着你难以想象的众多传统节日。雪顿节同样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那么,本期藏族文化了解雪顿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2006年5月,西藏自治区申报的雪顿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藏戏节又名雪顿节,是西藏藏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宴”、“吃”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说是吃酸奶子节日。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是藏语译者,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

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规定,每年藏历六月十五至三十日为禁期,大小寺庙的喇嘛不许外出,以免踩死小虫,待六月三十日解禁之后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时,农牧民拿出酸奶敬献,形成雪顿节。

后来雪顿节的活动内容逐渐演变为以藏戏会演为主,所以也有人叫它藏戏节。这个节日不仅拉萨有,在日喀则叫“色木钦波”,时间要晚于拉萨,规模要小于拉萨。

雪顿节在十七世纪以前是一种纯宗教的节日活动,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规定,每年的藏历六月十五日至三十日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准外出活动,以免踏死小虫,他们在寺庙里要行三事:即长净,夏安居直到解制。到藏历七月一日开禁的日子,他们纷纷下山,这时农牧民要拿出准备好的酸奶子敬献。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4、藏族的传统节日:藏族转山会

传统节日是每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历史文化组成部分,传统节日需要历史的沉淀,随着历史发展而积淀与传承,每个传统节日都能看到古代生活的精彩画面,而转山会便是藏族的传统节日。那么转山会在藏族文化中又起着怎样的影响呢?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

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藏历四月十五日降生成道和圆寂,藏俗在此月中宗教活动极为频繁。康定,川藏线上的咽喉,藏汉民族杂居之地早就流传,农历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诞辰,九龙喷圣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浴佛节”。

佛教信徒认为在此月内做善事一件,颂佛一声,可得十万倍之功德。所以农历四月八日,康定城区的各佛寺都要组织仪仗队自康定东门出、上跑马山,下经公主桥、转金刚寺、南无寺,沿阿里布谷山腰至子耳坡返回。信徒们亦随之转山(藏语称“八角”),以纪念佛祖诞辰。

由佛教信仰者带头邀约邻居亲朋,携嘛尼旗布、经幡,手拿佛珠口念佛经“转山”。其意源于藏传佛教的“转八角”,目的在于祈福免灾。转的形式是多样的,小转即在“洞料”内转、绕寺庙转等,大转即转一匹山一座城。转山后,藏民聚集在跑马山上,唱藏歌,演藏戏,跳锅庄,搭上帐篷,山坪人山人海。

解放前,人们在转山礼佛,焚香烟祭的同时,举家携上食品去南郊金刚寺、南无寺或跑马山,歌舞、野餐、郊游。

各级政府十分注意发挥民间传统节日的特有功能,文化和经济结合,共求发展。康定县已正式将“四月八”转山会定为全县的传统节日,放假三天。在跑马山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艺活动,招商引资,商贸洽谈,物资交流,赋予“四月八”转山会以新的生机和活力。

您还喜欢:

土家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民歌

独特的土家茶文化简介

土家族六月六“晒龙袍”的习俗

历史悠久的传统舞蹈:摆手舞

5、藏族女性专属的节日:白拉姆节

每年我们都要过法定节日妇女节,而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中,也有一些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如羌族的瓦尔俄足节等,而今天少数民族的节日要为你介绍的则是藏族女性专属的节日——白拉姆节,现在就一起来了解。

白拉姆节是藏族女性专属的传统节日,又称“仙女节”,时间在每年的藏历十月十五日。所谓“白拉姆”是藏语,亦翻译为“白扎拉姆”、“白拉日珠”,汉语的意思为“吉祥天女”。白拉姆女神的形相一般为:肤色洁白,一面二臂,三只细长的眼睛流露出和善的目光,嘴微微张;发髻高耸,头戴花冠,耳饰金色大环;身披绿色大衣,内着大红袍,脚下穿红靴,坐于莲座上。

白拉姆女神右手拿一支白杆的长羽箭,箭上挂了一副骰子,这暗示她和圣湖以及占卜有关;左手端一只盛满珠宝的碗。她能给苦难不幸的妇女带来欢乐,给丑陋的人带来美貌,给悲观的人带来希望,给有情人送去美满因缘。西藏有这样一个说法:拉萨女子之所以聪明伶俐,婀娜苗条,都是因为有白拉姆女神在保佑。

相传白拉姆是藏传佛教最高护法神之一班丹拉姆的大女儿,与大昭寺护法神赤尊赞相互爱慕,并私订终身。班丹拉姆发现后,对大女儿的爱情极为恼怒,不许他们相爱,阻止未果,则咒她一生得不到一个丈夫,即使有也只能一年见一面。

然后,班丹拉姆把赤尊赞赶到拉萨河南岸,规定只有每年的藏历十月十五日,白拉姆和赤尊赞可以隔河相见,但只能相互看望点完半支蜡烛的工夫。就这样,白拉姆和赤尊赞年复一年地承受着分离的折磨和煎熬。

虽然白拉姆女神自己的爱情生活十分不幸,但她却是一位慈悲友善的护法神,特别地护佑妇女和儿童。拉萨的妇女非常同情她,将每年的藏历十月十五日,也就是女神和赤尊赞隔河相望的日子,设立成拉萨最隆重的节日——白拉姆节。

每当节日来临的时候,妇女们就会盛装来到大昭寺烧香、磕头,朝拜白拉姆女神,也祈求自己的爱情一帆风顺。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拉萨妇女们要拥着大昭寺里的白拉姆神像绕城歌唱游行,而在这一天,男人们对妇女也格外亲切、尊重。

“白拉姆”节当天,除了可以在神女像前许下心愿,藏族姑娘们还会三五成群,以供奉女神为名在八廓街上找男性讨钱,其实能否要到钱都无所谓,仪式感带来的快乐远多于钱要到手了的快乐。而男性们这一天也尤其大方,不会不给。

在“白拉日珠”这一天,拉萨的妇女们会拎着自己酿好的青稞酒去供奉班丹拉姆和她的女儿们。供奉的过程,就是把酒倒进蛙脸女神像前的一个大肚子铁桶,酒又从铁桶尾巴上的软管里流出来,流出来的酒算是被女神“加持”过了,供奉酒的妇女们会拿刚刚倒空了的瓶子和酒壶去接,没有带壶的人则用手捧着,接一些喝了,又把手上沾的酒在头顶抹抹。

除了供酒,妇女们还会带糌粑和青稞粒,把这些贡品撒在煨桑炉中。那些从大昭寺里膜拜完又拎着被女神“加持”过的酒出来的妇女们,胸前扎着白哈达,在街角一起喝青稞酒,一起唱起悠远古老的藏戏。可以说白拉姆节这一天,更多的是藏族妇女们与老朋友相聚、集体狂欢的日子。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