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华阴老腔的两大类:阿宫腔和弦板腔 华阴老腔板凳的由来

时间:2023-08-08人气:作者: 佚名

华阴老腔的两大类:阿宫腔和弦板腔 华阴老腔板凳的由来

文章目录:

1、华阴老腔的两大类:阿宫腔和弦板腔

2、华阴老腔的乐器有哪些,信手拈来的?

3、华阴老腔的特点有什么,五个人撑起的戏

4、华阴老腔和秦腔的区别:舞台大戏与说唱

5、陕西民间的艺术瑰宝“华阴老腔”

6、猜你喜欢:

1、华阴老腔的两大类:阿宫腔和弦板腔

老腔,平皮影戏的一种,起源于明末清初,其声腔具有直高亢、磅礴豪迈的气魄。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世代流传,久演不衰。你知道华阴老腔的分类吗?这两大类分别都是什么腔呢?不清楚的小伙伴们赶紧和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阿宫腔:

也称北路秦腔。因唱腔具有翻该遏低的艺术特点,亦称遏宫腔。流行于礼泉、富平、兴平、咸阳、泾阳、三原、乾县、高陵、耀县、铜川、临潼等地。

阿宫腔原为皮影形式演出,1960年搬上大舞台,在常腔、表演、音乐伴奏以及舞台美术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但仍保持了原有的艺术特色。据老艺人段天焕回忆,清嘉庆、道光年间,阿宫腔已由礼泉传播到渭北一带,演出的剧目有《范雎相秦》、《玉瓶赠金》、《祥麟镜》、《四贤册》等。与原秦腔唱调相比,有“三放不如一遏”的艺术效果,遂取名“遏工小调”,艺人们称为“遏工”。至清同治、光绪年间,又相继出现许多皮影班社及名艺人,演出剧目主要有《滚龙床》、《红拆书》、《铁冠图》、《艘孤》、《清河桥》等。

阿宫腔的特点是娴雅婉转,钢劲有力,缠绵激昂,拖腔带有“噫咽”之音,并以假嗓翻高唱出。

阿宫腔的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已经挖掘整理的传统剧目有六百余本。剧目的唱词浅显朴实、生活气息浓厚。取材于历史的剧目,大都为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昏庸腐败、荒淫无耻、残忍凶暴以及批判卖国求荣、表彰民族气节的戏,如《七箭书》、《重耳走国》等;取材民间故事的剧目,多为反映伦理道德、男女爱情、抨击忘恩负义与颂扬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清官戏,如《西厢记》、《金鳞记》、《王魁负义》、《女巡按》等;取材现实生活的剧目,大都是抨击恶势力和恶少劣妇的讽刺喜剧,如《三婆娘顶嘴》、《屎巴牛招亲》、《打锅》、《抹牌》等。

阿宫腔角色行当生、旦、净、丑俱全;表演基本沿袭了秦腔程式,并采用了皮影某些特有的表演动作,显得独特别致。同时,在表演上有塌城、剑出鞘、踢打等武打特技。

阿宫腔属板式变化体音乐。声腔分欢音与苦音。欢音表达明朗、轻快的情绪,苦因表达悲伤、凄楚、怀念、愤慨的情感。其唱腔保持了阿宫腔腔调,惟净角揉入眉户某些曲调;旦角又吸收了碗碗腔行腔技巧,突出阿宫细腻、婉转、刚柔并济的特点。唱腔板路有[二六]、[慢板]、[二倒板]、[箭板]、[一叠腔]、[三不齐]和单句送等;常用的曲牌有[一起清雪]、[迁仙客]、[春宴开]、[点绛唇]等。伴奏乐器以板胡替代原二股弦领奏,增加了音响效果;武场面以梆子击节,配以鼓板、牙子、小锣、绕钹、大号等。

阿宫腔自搬上舞台后,先后培养出党碧侠、权立民、傅新考、刘宝琴、李珍珠、赵云侠、周正中、雷天民及送彩萍、暴建玲、李玉玲、刘立萍、王会利、康小利、杨小莉、郭民荣、冯碧茹、傅全冬等优秀青年演员。

弦板腔:

“弦板腔”主要流行于陕西咸阳、乾县、礼县、礼泉、兴平、宝鸡、凤翔等地以及甘肃东部地区。据说清代嘉庆十八年(公元1831年)即在民间流传。唱腔有“慢板”、“紧板”、“滚板”、“气死人板”、“撇板”、“二六板”等。剧目有500多本,现已整理出350本,武戏较文戏多,除“三国”、“列国”等连台本戏外,也有《碧玉簪》一类才子佳人戏。

弦板腔作为皮影形式演出,乐队少而精,文武场面互相兼顾,音乐形式比较单调,唱腔通常都是上下两句反复,“二次板”与紧板更似说唱性的“板壳子”。

其相同板式的“板头”和“放板”后的长过门,多为同一主体曲调的加花变异,句中的小过门,基本是吹腔旋律的反复变化和延长。

弦板腔板式有10多种,正板(即慢板)是核心板路。此外,使用较多的还有“紧板”、“滚白”、“撇板”等。“气死人”(即“阴死板”、“提头”等)实际是变化局部唱腔的正板;“伤音子”是在紧板的首句加上拖腔,基本属于带字叫板的唱法。其余的“尖板”、“二六”、“三不齐”、“三偕一”、“七偕一”等,都是短暂插入性板式,很少单独使用。

弦板腔的唱词,主要是7字句和10字句,也有6字句、8字句和9字句的。其音乐伴奏,除部分模拟唱腔或衬托节奏外,一般只伴奏句中或句尾的过门,宛如曲子戏的演唱形式。“扎板子”在唱腔中起主击节作用,所以唱腔清新晰,雅而易懂。

2、华阴老腔的乐器有哪些,信手拈来的?

华阴老腔的伴奏音乐是不用唢呐的,题目独设檀板的拍板节奏,这样就让老腔更有突出的文化价值。其实,相对伴奏来说,一个戏曲的音乐也是蛮重要的。因为音乐是帮助我们进入该艺术所呈现的那个角色的生活心理当中的,所以音乐于一场表演中必不可少。那么,华阴老腔是用什么乐器?

华阴老腔的乐器:

许多乐器都是自己加工制作的。月琴、板胡、大锣、马锣、引锣、战鼓、惊木、干鼓、梆子、钟铃等乐器全在五个人的掌控下完成,每个人必须熟悉自己的职责,并且都有归属的称呼。

前手,也叫说戏的、叮本的,说唱全本台词。演出时,怀抱月琴,旁放剧本,配合表演进行唱奏。

签手,也叫“捉签子”的,“拦门”的,主要操作全场皮影表演。

后槽,也叫打后台,“打后槽”主奏马锣,武打中还要呐喊助威,帮唱(拉坡)。

板胡手,主奏唱腔过门,兼奏小铙喇叭,助威帮唱、吹哨。

坐档,也叫“贴档”、“帮档”、“择签子的”根据剧情进展、提前安装皮影人物道具,随时供签手使用。并帮签手“绕朵子”,排兵对打、拍惊木、呐喊助威。

因为过去都是本戏,时间长,所以就用芦席搭的戏台,也叫钻席筒子。

“一上台连小便的机会都没有,每个人各司其职,坐上去几个钟头,很辛苦的,老腔是低弦高唱,把人推在前面,所以表演起来很累人,也叫挣破(sa陕西方言),所以对学的人要求很高,不仅要有很好的音乐天赋,还要有好嗓音。”杨松柏说,

他向我们讲了他学艺时的艰辛。他的师傅要求严格,有时一个调子不对,伸手就打,有时还得给师傅家帮忙干活,学习都在师傅有空闲的时间,一般三年才可以完成初学,而且有些东西师傅是不教的,因为老腔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封闭的家族艺术,也叫忤孽教。

3、华阴老腔的特点有什么,五个人撑起的戏

华阴老腔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老腔富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因此世代流传,久演不衰。其实老腔的渊源看起来十分简单,并不需要有多人的配合就完成。那么,华阴老腔的特点又是如何?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据说早在西汉时期,华阴市双泉是一个军事粮仓所在地,漕运直通当时的都城长安。带头船工为了统一大家的动作,一边喊着船工号子,一边用木块敲击船帮——这就是老腔的由来。

老腔实在是一种很小的戏种,是以皮影的形式进行演出的戏曲剧种。它只需五人就可撑起一台戏:签手(指挥皮影)、副签手、前首(主唱)、后台、板胡。但这个剧种里,“生旦净末丑”却一样也不缺。只不过,这五种角色都由主唱一人担纲。因此,主唱的嗓音天赋就尤为重要。

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这种土得掉渣的、独一无二的、震撼人心的老腔,就以这样的原生态,被原封不动地请到了大都市大剧院那豪华的舞台上,也被请进了央视的演播大厅。

老腔,以这种最原始的风貌出现,却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华阴老腔生于张氏家族。长期以来,久为华阴县市泉店村张家户族的家族戏(该音乐只传本姓本族,不传外人)。张喜民、张新民、张军民、张拾民,是华阴老腔正宗传人张全生的儿子,他们保存着老腔自乾隆年间传下来的百余个戏本。

这些戏本几乎全是北宋、金、元时期民间流传的西周、列国、三分天下、唐宋故事。翻开本子,可以看到用毛笔竖排记载下的一段段唱词。剧本大多由清朝流传至今,随着年代的久远,纸质已开始发黄变脆,好在艺人们早已对唱词铭刻于心,平时剧本几乎不用,只有重要的时刻才会拿出来展示一下。

4、华阴老腔和秦腔的区别:舞台大戏与说唱

华阴老腔是皮影戏的一种,只需要五个人就能撑起一台戏。而秦腔,角色行当分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计13门。以这两类来看的话,很明显这两种戏曲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是怎样的不同才构成了戏曲本身的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华阴老腔和秦腔的区别:最根本的在于形式上,秦腔是舞台大戏,老腔只是说唱。

就剧情推进来说,秦腔之类的舞台大戏,不允许有角色之外的其他交代,人物都是剧中特定情境。而作为说唱的华阴老腔之类,则有一个局外人或者叫全知者

5、陕西民间的艺术瑰宝“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是陕西民间流传的一种板腔戏曲,它也是皮影戏的一种,它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华阴市。它的声腔高亢澎湃,演唱时不需要伴奏,华阴老腔体现了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想更加了解华阴老腔吗?下面的陕西文化为你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省华阴市双泉村是一个位于西岳华山脚下的小村庄,黄河、渭河和洛河在村庄附近交汇,村子里代代相传一个老腔皮影戏班。皮影戏在陕西一带并不少见,但是双泉村的这个戏班子却会一种叫做老腔的独特唱法。据说早在西汉时期,这里是一个军事粮仓所在地,漕运直通当时的都

6、猜你喜欢:

标签: 华阴  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