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清明艾灸哪些穴位祛除邪气生发阳气

时间:2023-08-19人气:作者: 佚名

清明艾灸哪些穴位祛除邪气生发阳气

文章目录:

1、清明艾灸哪些穴位祛除邪气生发阳气

2、冬至艾灸那些穴位,让你一个冬天通体舒畅

3、春分艾灸哪些穴位好

4、节气巧养生:立夏艾灸什么穴位才对

5、清明艾灸哪些穴位养肝补阳

6、猜你喜欢:

1、清明艾灸哪些穴位祛除邪气生发阳气

清明时节到来之际,正逢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节,在各地民间普遍有扫墓祭祖的传统。祭拜先人,是为了慎终追远,寄托哀思,但哀思过重则也容易伤身,使得人体阳气耗散,气血衰弱,加之人们清明多往墓地等阴气较重的所在,这往往使得人体内阴气亦加重,需要注意祛除邪气,补充阳气。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清明艾灸哪些穴位,有助于祛除邪气生发阳气。

艾灸“鬼哭”,生发阳气

《黄帝内经》中说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里也正说明邪气一旦在体内聚集,我们的阳气必然受到影响,人体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的支持,阳气越足,气血就会充盈,人自然就强壮。

另外,清明时节大地逐渐清气上升,同时也是人体阳气升发的时段,此时体内肝气渐渐达到最旺,而肝气过旺必会伤脾,脾又是后天之本,气血的运化都要靠脾来实现,所以清明节要以“生发阳气,调达肝胆,强健脾胃”为养生要点。

因此在清明时节,人们要做的就是疏散体内的邪气,生发阳气。艾火是纯阳之火,具有走三阴,通十二经的功效,灸火连续燃烧,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肌表渗透出来,体内阳气通达。

而在清明节气灸里面就有专门祛除邪气的要穴——“鬼哭穴”,《针灸大成》中认为,灸的时候鬼邪会哭着散去,邪气消失,阳气即可恢复。所谓“鬼哭穴”,其实就是双手大拇指处的少商穴,清明节难免心生哀伤,耗散阳气,这个时候灸少商穴再合适不过了。

艾灸少商穴在帮助人体恢复阳气的同时,也有助于调气血,让人体得以精神焕发。

日月穴

日,即是太阳,月,就是月亮。日月穴为胆经募穴,有收募补充胆经气血的作用,因此常灸此穴可以生发阳气,补充人体的气血,同时也能舒肝利胆,化除体内的湿气,达到中和阴阳的作用。

至阳穴

该穴名为至阳,是指督脉的气血在这里吸热后可以化为天部的阳气,所以有疏肝理气,温阳通络的作用,清明时节艾灸此穴,可帮助舒缓因哀思过度在体内滞留的忧伤之气。

2、冬至艾灸那些穴位,让你一个冬天通体舒畅

艾灸是我们现在最受欢迎的一种养生方法了,也基本不会影响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所以并不担心会有什么后遗症,特别是在冬至的时候做艾灸,还可以一整个冬天都不怕寒风,让你冬天通体舒畅,那么应该用在哪个穴位好呢?

可能感兴趣》》冬至吃饺子的谚语

中脘穴:属仼脉,位于胸骨下缘与肚脐连线的中点。是人体中焦之要穴,中焦为上下焦之枢杻,上下通利之要道,灸之利湿、去寒,去痘,解忧。

关元穴:腹中线脐下三寸。灸之培本固元,补益下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乃强身大穴,可按揉,可疤痕灸,治百病

3、春分艾灸哪些穴位好

我国传统中医有一种“节气灸”疗法,是在不同节气中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艾灸,以求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那么,2018年春分艾灸哪些穴位好呢,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认为,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和时序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升降变化,人体内在的阴阳也会受到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的影响。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也是年老体弱和久病之人加重病情、诱发宿疾或生新病的时期。

如果在这个节点上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壮元阳,调动机体潜能,能提高机体抗病和应变能力,用低廉普通的艾草就可灸出健康。“节气灸”以其简、便、验、廉的优势,为历代医家及百姓所喜闻乐见并沿用至今,在传统防病保健领域里占有特殊的地位。

春分这天正好是春天过去一半,自然界阴阳之气平衡,昼夜相等,是调理人体脏腑平衡、阴阳平衡的最好时机。春分时节应尽量保持脏腑、气血、精气等生理活动的“内在运动”与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等的“外在运动”和谐一致。艾灸的主要穴位有:大椎、肝俞、命门、脾俞、神阙、关元、中脘、膻中等。

大椎穴是诸阳之会,灸之有助于春天人体阳气生发。命门穴内连脊骨,灸之可对人体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运输,以及水液代谢等都具有促进作用。

脾脏统血、喜燥恶湿,艾灸脾俞可健脾袪湿,能裹血、温五脏。脐通百脉,可调阴阳,艾灸神阙可补气血,温脾肾,培补元气。关元穴是人体脾经、肾经、肝经在任脉的交会点,持续温灸可使腹内寒气消散,小肠吸收功能增加,既补气又补血。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之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任脉之气在膻中吸热胀散,灸之可调节人体全身的气机。

4、节气巧养生:立夏艾灸什么穴位才对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的人们把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更准确的划分为了二十四节气。立夏养生尤为重要,除了食疗,就是艾灸。那么艾灸什么穴位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按照古中医《内经》的养生理念,知道在夏天我们体内的阳气是大量往外生发的,多处于外热内虚,上热下寒的状态,就知道如何来养生了:首先生冷寒凉尽量少吃最好是不吃;进入空调冷气房要注意保暖,没有必要空调风扇少用或不用,尽量让人体顺应夏天阳气生发旺盛的自然状态,也适当发发汗,以排出体内的寒湿邪气;尤其是平时就是虚寒湿的虚弱体质,气血两亏容易疲累者,容易感冒,手脚怕冷者,鼻敏感,鼻炎,哮喘等患者。

艾灸还是以强壮脾肾这两个先天根本的要穴为主,可以坚持艾灸无病长寿8要穴,其中强壮肾的穴位可适当多灸,如关元,气海,涌泉,神阙,还可以加灸命门,八髎,肾俞,筑宾,太溪,三阴交等穴;脾虚者还是要加灸中脘和足三里;平时容易气虚疲劳者多灸百会和上背部的大椎,身柱,膏肓穴等,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艾灸。

高血压,心脏不好的人群,立夏如何艾灸呢? 对于高血压,心脏病人是一个门槛,高压高于170,低压高于120,最好不要艾灸。要注意施灸的时间、手法、顺序这些问题,否则很容易引起血压升高。 艾灸高血压疾病穴位顺序也是有讲究:涌泉、曲池、大椎、列缺各10分钟,最后再灸百会。对于心脏艾灸,马老穴位处方大家可以借鉴:第一天:中脘(单穴)灸30分钟;足三里(双穴)各灸30分钟。第二天:下脘(单穴)灸30分钟;气海(单穴)灸30分钟;天枢(双穴)灸30分钟。第三天:关元(单穴)灸30分钟;曲骨(单穴)灸30分钟;三阴穴(双穴)各灸25分钟。第四天:期门(双穴)各灸30分钟;太冲(双穴)各灸25分钟。

第五天:心俞(双穴)各灸25分钟;神门(双穴)各灸25分钟。第六天:隔俞(双穴)各灸25分钟;膻中(单穴)灸30分钟;巨阙(单穴)灸30分钟。第七天:厥阴俞(双穴)各灸25分钟;少海(双穴)各穴25分钟。第八天:肾俞(双穴)各灸25分钟;间使(双穴)各灸25分钟。第九天:肾俞(双穴)各灸30分钟;照海(双穴)各灸25分钟。1、马老这套穴位艾灸,可以治疗所有的心脏疾患,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心律紊乱及各种心脏疾患都可以用这些穴位艾灸。2、以上穴位循环灸至愈,每日灸脐30分钟。

消化系统疾病人群,立夏如何艾灸?心火多肝木少,乏力,气虚,容易疲劳。艾灸足三里,膻中,关元,气海。心阳、命火正常则能助长,滋生脾胃之阳气。

【结束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有关于二十四节气立夏艾灸的相关内容。不知道有没有帮到大家呢?

5、清明艾灸哪些穴位养肝补阳

天地万物“洁齐而清明”的清明节气到来,自然界阳气上升,而人体内肝气亦十分旺盛,是需要好好补充阳气、养肝护肝的时节。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清明艾灸哪些穴位养肝补阳效果好。

肝俞穴

标准点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原理:疏肝利胆,降火,止痉,退热,益肝明目,通络利咽,疏肝理气,行气止痛等功效。散发肝脏之热。

俞穴操作: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神阙穴

标准点位:在脐中部,脐中央。

取穴原理: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俞穴操作:将艾条放置于穴位上方2—3cm,待到穴位处有透热感时,可用艾条在穴位上方做回旋环转,保持透热度,一次艾灸时间可持续10—15分钟。

脾俞穴

标准点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原理: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的功效。

俞穴操作:温和施灸脾俞穴最佳时间是早上7—9点进行。

中脘穴

标准点位: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取穴原理: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俞穴操作:温和灸每次5—25分钟。

胆俞穴

标准点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原理:外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经下行,外散胆腑之热。

俞穴操作: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三阴交穴

标准点位: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

取穴原理:具有保健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

俞穴操作:艾灸条每次一支,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即可。

6、猜你喜欢:

标签: 邪气  生发  祛除  穴位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