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中国未识别民族:察隅河畔僜人传奇 察隅是哪

时间:2023-10-02人气:作者: 未知

中国未识别民族:察隅河畔僜人传奇 察隅是哪

文章目录:

1、中国未识别民族:察隅河畔僜人传奇

2、你一定不知道这些中国未识别民族

3、中国未识别民族之一:托茂人照片

4、中国境内未被识别的民族:曼咪人

5、中国未识别民族之穿青人是什么民族

6、猜你喜欢:

1、中国未识别民族:察隅河畔僜人传奇

中国有56个民族,但是总的来说,中国其实不只有56个民族,还有很多的未识别民族,其中就有僜人,他们分布在西藏以及印度的交界处,但由于人口极少等的原因,僜人至今未确认民族的归属。本期的未识别民族带你去了解察隅河畔僜人传奇。

还想要了解》》西双版纳克木人是什么人

僜人,又称僜巴人。僜人是西藏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解放前,绝大多数僜人居住在深山老林,过着非常原始的生活,生产方式为刀耕火种,实行一夫多妻的婚姻买卖制度。如今,僜人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僜人头领甚至成为了唯一获准带刀进人民大会堂的人……

僜人头领阿鲁松是僜人在外面世界的“名片”,他也理所当然是村里最有权势最富有的人。这从他家堂屋里满墙油光闪闪的50个牛头就能看出来。

牛头在僜人中是财富的象征,娶媳妇必须用牛头作聘礼,如果谁家小伙子穷得拿不出一个牛头,那就只有打光棍了。阿鲁松说,他经常杀牛请村里的穷人吃饭,然后把牛头骨挂起来。

和每个僜人一样,阿鲁松从一出生就佩有一把猎刀,窄长,横在腰际。阿鲁松至今引以为豪的就是他是唯一被批准带刀进入人民大会堂的人。

僜人身上斜挎的一长串银元是他们独有的装饰品。把阿鲁松身上的银元拿过来细看才发现居然是英镑,“这只有头领才有。”他说,“是祖先留下来的。”阿鲁松的杜希布林家族就是从印度那边迁徙过来的。

僜人的习俗也在与外界的冲突中改变着。阿鲁松本有7个老婆,“后来要入党,当全国政协委员。”阿鲁松现在只留下了最年轻的老婆,不过膝下却有25个孩子。村口一辆辆摩托车呼啸而过,车上的小伙子跟着音乐吼出的是庞龙的歌。

阿鲁松的老婆和孙女为大家做手抓饭,但是配了筷子和小勺,每人收费50元。

“这可能是僜人的最后一个头领了。”林芝的一位藏族干部望着白衬衣笔挺、胸前还别着党徽的阿鲁松感慨地说。

有语言没有文字

僜人有僜语,属藏缅语系。没有文字,以刻木结绳,摆草棍、树枝来记事。如请某人五天后来参加送鬼祭祀,就送去一根打着五个结的绳子,再如,双方发生纠纷找人评理时,评理者将一根草棍或树枝放在有理者一侧,放得越多就表示理由越充足。他们的数字概念差,一位生产队长自认年龄在50至60岁之间。僜人无历算,以月缺月圆为一月,以包谷成熟一季为一年。现在僜人已办起了小学,以学习藏文为主。

2、你一定不知道这些中国未识别民族

五十六个民族是指,汉族和其他五十五个少数名族。但是在这五十六个民族之外,还存在着一群被大家遗忘的人,他们就是“中国未识别民族”。中国有六十一个民族被归纳为中国未识别民族,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接下来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他们吧!

还想要了解》》红山文化玉器特点

艾努人

艾努人是中国新疆的一个民族,属于中国未识别民族的一支,现暂时被定成维吾尔族。不过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人称他们为“阿布达利人”(abdal),带有贬义。艾努人主要分布在天山南麓的和田、墨玉、洛浦、策勒、莎车、疏勒和英吉沙等县,人口据估计约10000人。他们与外界交际时讲维吾尔语,对内则使用艾努语,外族较难理解。艾努人的起源仍有争议。

克里雅人

克里雅人分布在新疆和田地区克里雅河尾闾上,被政府划归为维吾尔族,与蒙古族有渊源。环境如此恶劣的沙漠腹地,居然还有世代居住的原始牧民。达里雅布依是克里雅河尾发育的绿色三角洲,在茫茫大漠里,这是最后一族固守大漠的牧民,当地政府曾想把他们迁出这片不宜居住的土地。但他们自称克里雅人,恋土难移。

托茂人

托茂人,中国蒙古族地区的一部分穆斯林。居住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祁连县蒙古族地区。60余户,300多人(1986)。

自称“托茂”、“托茂家”;汉、回等族称其为“托茂鞑子”,汉文史籍称“骆毛鞑子”、“骆毛人”、“托茂人”,均为“托茂”的异写。“托茂”是藏语“托日木”的转音,意为流散人员。原系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南右翼后旗(原在今海晏县)的属民,因有这部分属民,故该旗俗称为“托茂公”。

古格人

分布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香格里拉、德钦、维西三县、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在文化上通过协调与调适,兼容并蓄多民族文化,形成一支独自一格的民族。

康家人

康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康家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蒙古语支,生活方式混杂了回族、土族,因此现在康家人认为自己是一独立民族,和周围的民族不太一样。人口约500-600人。

3、中国未识别民族之一:托茂人照片

在祁连山下生活着一部分特殊的群体,他们头戴白色顶帽盖头,身穿蒙古服饰,信仰伊斯兰教,会说蒙语,汉语,藏语等的语言,人们称他们为托茂人。本期的中国未识别民族带你了解他们。

中国蒙古族地区的一部分穆斯林。居住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祁连县蒙古族地区。60余户,300多人(1986)。

自称“托茂”、“托茂家”;汉、回等族称其为“托茂鞑子”,汉文史籍称“骆毛鞑子”、“骆毛人”、“托茂人”,均为“托茂”的异写。“托茂”是藏语“托日木”的转音,意为流散人员。原系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南右翼后旗(原在今海晏县)的属民,因有这部分属民,故该旗俗称为“托茂公”。

【简介】

1958年,少部分托茂人留居海晏县,大部分迁往祁连县默勒乡、野牛沟乡和托勒牧场。操蒙古语,兼通汉语,在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使用一些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

托茂人的历史来源尚来定论,有4种说法:一说清同治年间西北回族反清起义时,陕西白彦虎部败退经过青海境内时,流落于青海蒙古南右翼后旗的一些起义人员受到当地蒙古上层的收留和保护,与当地蒙古人通婚,逐渐繁衍发展,成为“托茂人”。

二说清顺治五年(1649)甘州(今张掖)米喇印、丁国栋反清起义失败后,除大批回族逃入大通和北大通(今门源)依附蒙古麦力干部外,也有一批逃入大草滩依附蒙古滚卜台吉,受其保护。清康熙年间迁至湟源,后又迁至海晏。

三说托茂人的先民是从新疆和西亚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一部分人。

四说托茂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上述四说中,第二说史书有记载(《甘州府志》卷16、《秦边纪略》卷6、《辛卯侍行记》)。托茂人从事畜牧业,住蒙古包。

男子衣着青海蒙古族基本相同,冬天多穿长袖、大襟老羊皮袄,腰束绸带,戴狐皮帽,穿皮靴。夏天戴礼帽或黑、白色圆顶帽。妇女穿长袍,辫套前垂,束腰带。20世纪30年代以来,妇女大多戴“盖头”,如同回族妇女。

饮食以酥油、牛奶、肉食为主。因与邻近的湟中县上五庄回族农民常有贸易交流,面食品也较多。按伊斯兰教教规宰食牛羊肉。禁食猪、狗、马、骡、驴等肉,禁止吸烟、喝酒。婚、丧仪式与回族基本相同。在上五庄有其公共坟地。小孩出生后,请阿訇起经名。

一般与回族通婚。遵行伊斯兰教“五功”,过“尔德节”和“古尔邦节”,不过“圣纪节”。曾在海晏哈里津建有1座清真寺,阿訇从上五庄、西宁等地聘请,1958年拆毁后又在祁连托勒牧场建立1座清真寺。

【结束语】托茂人是蒙古族的后羿,简称“蒙回”。在很早之前,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定居在了内蒙古,在中国的很多地方,都曾有他们的脚印,也有他们生活过的痕迹。如今,在祁连山草原深处他们终于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4、中国境内未被识别的民族:曼咪人

世界很大,存在着未知,也存在着各种文化。其中的民族文化就是一个很深奥的一个问题。世界上的民族有很多,不仅仅有我们熟知的民族,也有未识别民族,他们人口少,但是也有自己的习俗与文化。本期的未识别民族带你去了解曼咪人。

还想要了解》》僜人服饰图片大全

曼咪人,过去自称为“曼咪族”,1958年民族工作组进行民族识别后归属布朗族。曼咪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允景洪街道办事处曼戈龙村委会的小曼咪、大曼咪、江头、曼迈村委会曼咪寨,共219户904人。

曼咪人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曼咪人的住房、服饰、宗教信仰、节日与傣族一样,由于与傣族长期交往,大人小孩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傣语。

曼咪人,又叫大耳朵人,因为她们戴的耳环特别的重,把耳洞拉得很大。

5、中国未识别民族之穿青人是什么民族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歌词了。但是,如今出现了第“57”个少数民族。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第“57”个民族穿青族是什么民族你知道么?本期的中国未识别民族带你了解。

穿青人的早期叫“土人”,又叫“里民子”,后期叫“穿青”。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明朝汉族南征将士与当地土族的后代,因而自认和当地汉人有区别,传统服饰尚青色,普遍使用贵州通行的官话,解放后,穿青人为了国家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普遍要求承认其为少数民族。例如贵州的穿青、广西的六甲等。

穿青人是一个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地区,人员相对集中的汉族民系。在部分穿青人的家谱、墓碑记载和传说中,他们的祖籍是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由于他们的争取,穿青人可以享受少数民族的优惠待遇。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现有民族数仍是56个,但现在已有民族为穿青人的身份证。

现如今,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毕节市、贵阳市、安顺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黔南州等六个市(州)所属的二十多个县(市、区)。

此外云南镇雄一带也有人自称是穿青人,可惜的是如今他们身份证上的民族栏标注的大都是白族,云南省境内的官方数据已无穿青人这一待定民族。根据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穿青人人口数量约六十七万人,其中,毕节市的织金、纳雍两县在当时已分别超过二十万。

“穿青人”在有些地区亦称为“里民子”,他们并没有自称的专名,有时也称“大脚板的”。“穿青”这个名称主要是用来区别于称为“穿兰”的汉人,这个名称始见于清代的文献记载中。当地各少数民族并不称他们作“穿青”,而是在汉人的名称前加个形容词,如“白汉人”、“穷汉人”、“大脚汉人”、“篙子杆汉人”、“吃荞麦的汉人”、“穿大袖子的汉人”、“当里民的汉人”等,由此可见,当地各少数民族是将他们视为有一些特点的汉人。

解放不久,大定、纳雍、织金的穿青地主曾召开过会议。因为当时他们听说少数民族地区不像汉族地区一般要进行土地改革,所以酝酿和鼓动穿青要求少数民族待遇。

【结束语】其实,中国未识别的民族不只有穿青族而已,在不久前,穿青族人的身份获得承认。如今,你是不是对穿青族有了一定的了解呢?还有很多个民族至今没有被识别。

6、猜你喜欢:

标签: 察隅  传奇  识别  民族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