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农历闰月结婚是好是坏?(闰月年结婚有什么讲究)

时间:2023-10-11人气:作者: 未知

农历闰月结婚是好是坏?(闰月年结婚有什么讲究)

文章目录:

1、农历闰月结婚是好是坏?

2、农历闰月的规律,最正确的历法计算

3、协调回归年的农历闰月有什么规律

4、闰月年结婚有什么说法 讲究

5、农历闰月是怎么来的?如何计算闰月?

6、猜你喜欢:

1、农历闰月结婚是好是坏?

在中国有许多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虽然有一些被当做迷信,但是还有着一些得以保留。例如嫁娶,都会选择一天黄道吉日。这能说是迷信吗?这只是人们讨个吉利而已。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农历闰月结婚是不是良辰吉日吧!

“双立春”“无春”或“单春”都是由我国农历和阳历两套历法的“阴差阳错”造成的,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而对于民间风行的在“双立春”年嫁娶的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是中国的传统民俗,也就属于传统文化,既然是传统文化就应该弘扬。

“无春”年(又称“寡年”)又流传不宜嫁娶。最初人们只是把这种年份简单地叫为“无春”,也叫为“寡年”,后来由“寡”的字意,演义为“寡妇年”,这样便有了“寡妇”意思。旧俗认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男欢女爱的象征,“无春”之年是无法怀春的,故有“寡年”不宜婚嫁之说。

也有的学者跳出来说是迷信,试问谁嫁娶会在阴历的十月初一或者七月十五这两个时间,我们先来看看传统文化的定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传统文化的四个显着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关于“双立春”“无春”或“单春”这些现象存在几千年,应该符合前三点,至于第四点,博大精深符不符合,真的值得商榷。很多传统文化已经丢失,但是有的学者还想把仅仅存在的一点传统文化给抹杀掉,实在想不通,当然在一年里扎堆结婚,会在以后的各方面造成不便,但是应该建议,而且不要轻易将她说成迷信!其实社会应该给与合理的疏导以及给办理嫁娶的提供更多的方面,也是人性化的表现。好比奥运会为什么会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开幕,你能简单的说成迷信么?同时,依据中国的传统,本来闰月结婚不好,但是遇见双春结婚没有问题。

您可能还喜欢:

详解:提车怎么选择良辰吉日?

详解:冲龙煞北是什么意思?

2015年入宅吉日一览表

2015年领结婚证吉日查询表

2、农历闰月的规律,最正确的历法计算

闰月的发明,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

有了闰月的设置,才使得我国传统历法得以沿用数千年。

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农历闰月的规律吧。

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为一节气;从冬至起每隔黄经30°为一中气,一年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12节气把一年分为12个节月,每个节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节气是节月的起点;中气是节日的中点。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不象一般历法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逐年逐月的推算,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历法的推算。

其一,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为小月。

其二,以中气定月序。首先,以历月中有无中气区分历月和闰月,我们知道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1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汉书·律历表》载:“朔不得中,谓之闰月”。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闰月出现在旧历十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十月”。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结束语:综上所述,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而闰月则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历有13个月,那一年叫闰月年。闰月年384天。

3、协调回归年的农历闰月有什么规律

闰月,是只有我国才有的一种历法置闰方式。

闰月特指的是农历为了协调回归年,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

那么闰月有什么规律吗?让日历表为你解答。

农历置闰的方法,同中气的划分和采用定气方法密切相关。由于两个节气的长度平均约为30.5日,而阴历历月平均约只有29.5日,因而每月中节气所在的日期必然会较上一个月推迟1—2天。

如此下去,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这一个月被规定为“闰月”,作为该月所在农历历年多余的第13个月。既然节气严格按回归年长度周而复始地出现,根据上述规定来设置闰月必然能保证农历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十分接近,十九年七闰法就是这样来置闰的。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的阳历。而此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以避免历法的颠倒错乱。

而决定一年中哪一个月做闰月,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而定的。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为一节气;从冬至起每隔黄经30°为一中气,一年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

可是,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1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汉书·律历表》载:“朔不得中,谓之闰月”,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被人们设置为闰月,在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例如,1984年的那次闰月出现在旧历十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十月”。

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但由于定气方法的采用,冬季一节一气的平均长度约为29.74天,比朔望月长不了多少,节气逐月向后推迟得很慢,所以冬季设置闰月的可能性就很小。相反,夏至附近地球运动得慢,交节气也慢,一气可达16天之多,因而夏季及其前后几个月,如农历三、四、五、六、七月,闰月设置较多。

结束语:在公元1821年到2020年的200年中,共有农历闰月74个。其中闰正月、闰十一月、闰十二月一次也没有,而闰五月最多,达16次。无怪乎我们碰不到闰正月,也过不到“闰春节”了。不过据推算,3358年将会首次出现史无前例的闰腊月,也就是说那年会过两次年,不过这就跟我们没关系了。

4、闰月年结婚有什么说法 讲究

婚姻对于每个人都说非常的重要的,毕竟每个人的一人都只有一次婚姻,自然是会比较看重的。因此他们对于婚姻一般都是比较向往的,那么闰月年结婚有什么说法和讲究?下面让本期婚姻风水为你解析。

闰月年结婚有什么说法

闰月结婚好

在选择结婚吉日的时候有一条为要“选择闰年闰月”,并且月份比年份重要,因此在闰月结婚的话是很好的。并且,有闰月的年份一般为双春年,即有两个“立春”,这是一个适合结婚的好年份。因此,在闰月结婚是会有很好的寓意的。

闰四月结婚的话,当年是可以的。很多人都认为闰年闰月是非常吉利的,因此结婚是有非常好的寓意。在2020年有双春年,还有闰四月。这样的好日子当年非常适合结婚了。

选择2020年适合结婚的日子时一定要讲究双月双日,这个也是和闰年闰月一样的道理,咱们在结婚的时候点菜是双数的,装饰品也是一对的,那么在结婚的日子上,也最好是双月双日。

闰月年结婚有什么讲究

避开三娘煞和杨公忌的日子

相传月老不为三娘牵红线,使她不能出嫁。基于报复心理,三娘就与月老作对,专门破坏新人之喜事,故每月的三娘煞之日,即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及廿七,不宜结婚。

注册与结婚仪式日期

如果你决定将注册与结婚仪式的日期分开,最好这两天都是择日行事。如要取舍的话,便应以进行迎亲及摆酒的传统礼仪当日为准,选在吉日举行,因为中国传统始终视这天为真正婚嫁日。

八字选吉日更重要

当然,在选择结婚吉日的时候要注重生辰八字,因此如果新人的八字和闰月相冲的话,那么在闰月结婚可能就不是好的行为了,反而会冲撞新人的运势,也会影响婚姻的。

5、农历闰月是怎么来的?如何计算闰月?

我们都知道,闰月其实是阴历当中一种现象,我们会按照月亮的圆缺和朔望来安排大月和小月。当然很多新一辈的朋友都不知道闰月。

今天就让我们跟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什么是闰月,以及闰月是如何计算的。

农历闰月是怎么来的?如何计算闰月?

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例如第六个分数式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您可能也喜欢:

2014年闰九月是什么意思?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动物日的由来及意义

详解:博物馆日的来历

6、猜你喜欢:

标签: 结婚  闰月  讲究    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