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寒食节的主人公之一:晋文公重耳是谁

时间:2023-09-17人气:作者: 佚名

寒食节的主人公之一:晋文公重耳是谁

文章目录:

1、寒食节的主人公之一:晋文公重耳是谁

2、关于寒食节的诗句有哪些

3、寒食节为什么要叫寒食 有什么讲究和禁忌

4、详解:寒食节的由来

5、寒食节的主人公之一:介子推是个什么样的人

6、猜你喜欢:

1、寒食节的主人公之一:晋文公重耳是谁

寒食节,渊源于2000多年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说到寒食节,人们首先都会想到介子推,晋文公等寒食节的主人公。相信有大部分人都不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主人公。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寒食节的主人公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是谁吧。

晋文公(前671年或前697年-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着,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  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人物生平

前672年(晋献公五年),晋献公娶狐姬,次年生下重耳。 重耳自小就喜好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

前659年(晋献公十八年),深受晋献公宠爱的骊姬预谋要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便陷害太子申生,申生无奈,深感天地间无立足之地,便上吊自尽了。骊姬又开始诬陷晋献公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得知消息后重耳逃到了蒲城,夷吾逃到了屈城。

前655年(晋献公二十二年),晋献公因重耳与夷吾两位公子不辞而别而大怒,认定他们有阴谋,于是就派公使勃鞮去讨伐蒲城。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他通告众人说:“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重耳翻墙逃走,勃鞮追上他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逃到了母亲的故国翟国。

重耳出生时间

《左传》中说:“僖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僖公二十八年即公元前前672年(晋献公五年),《国语》如是说。《史记》中说“献公二十二年……是时重耳年四十三”, 晋文公继位的时“时年六十二矣”,也就是说重耳生于前697年(晋武公十九年),前后相差二十五年。

后世纪念

晋文公墓位于山西省曲沃与绛县交界的安屿镇的下村侧,墓高40米,圆形,周长200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结束语】看了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重耳应该有初步的了解。大家有空可以多了解一下传统节日背后的主人公及故事。

2、关于寒食节的诗句有哪些

寒食节,在清明前的一个节日,到现在寒食节很多都跟清明节一起过了。寒食节在很久以前被称为禁火节,是来纪念晋国的的忠义之臣介子推,今天小编奉上传统节日寒食节的诗句供大家欣赏。

《和子由寒食》

苏轼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贝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张友正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您可能也喜欢:

2015年每日财神方位查询表

寒衣节的来历是什么,你知道吗?

历朝历代寒衣节的诗词

寒衣节是什么节日,寒衣节习俗

3、寒食节为什么要叫寒食 有什么讲究和禁忌

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但很多人对于这个节日却并不是很了解,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那么寒食节为什么要叫寒食吗?寒食节有什么讲究和禁忌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老黄历一起来看看吧!

你可能感兴趣:详细解说 寒食节是什么节

寒食节为什么要叫寒食

得名“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对火的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是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山里。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于是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

你可能感兴趣: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

寒食节有什么讲究和禁忌

禁忌一

身体欠佳的人不要去坟地;老人孩子不要去坟地;路上遇到不顺的事不要去坟地;天黑以后不要去坟地;不要在坟地嬉笑游戏;不要在坟地有不敬的言语;不要在坟地方便解手;离开时不要回头。

禁忌二

凡送给逝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并烧尽,只有这样,这些阳间的纸张才能转为阴间的绸缎布匹,钱财房舍等。只要有一点未尽,就前功尽弃,去者不能使用。

禁忌三

寒衣节这一天,妇女忌外出,妇女体质偏寒,需要特别的注意。

你可能感兴趣: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介子推

禁忌四

不要在床头挂风铃,即便是从前就挂着的也要在寒衣节这一天摘下来。因为风铃是容易招来鬼怪的器物,人们在睡觉的时候又往往是最容易招来鬼怪入侵的时刻。

禁忌五

不要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冥纸自古以来就是烧给好兄弟的,在非特定场合烧冥纸,容易招来更多的好兄弟。

禁忌六

不要在晚上将衣服晒在外面,因为如果晚上你将衣服晒出去,鬼怪觉得你的衣服好看,就会借去穿,这样子衣服上就会留下他的味道,导致你的流年不利。

禁忌七

不要在夜晚轻易的回头,因为当你走在路上的时候,尤其是荒郊野外,很容易就招引来鬼魂,而这时候四下就你一个人,如果出现有人叫你而你又毫无戒备的回头了,那么叫唤你的人毫无疑问就是鬼魂。毕竟,寒衣节是鬼节之一,是鬼魂在人间活动最为频繁的日子。

4、详解:寒食节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而对于寒食节的由来每个地方都有他们自己的说法。那么寒食节究竟是如何由来的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寒食节的由来是什么?

寒食节的由来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代的人们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整整一个月都吃冷食,对身体实在不利,汉代改为3天。

寒食节从晋国开始后,延续了不少年代,中间也有严禁寒食习俗的,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但时间不长,“寒食禁火”之风又在民间自发兴起。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寒食节都被当作重大的节日。唐朝时也仍然被作为全国性的隆重节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

专家表示,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晚唐、宋以后,禁火冷食的习俗日趋淡化、消衰。到了元代,许多人基本上已不再沿用此习俗。明清时期,寒食节期间已经不再禁火,也不要求人们寒食了。

您可能也喜欢:

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为什么吃腊八粥

平安夜的由来,平安夜的习俗有哪些?

二十四节气之小雪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之大雪的由来

5、寒食节的主人公之一:介子推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到寒食节,大家第一时间可能就会想到介子推。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湖头村。寒食节也是以介子推而产生的。那么介子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学习了解一下吧。

人物精神

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宵小之徒视之为迂腐,然则体现了正道之义。介子推的行为并非忠君而是爱国,以后世儒家评价必为“忠君之典范”,而成为中国儒家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这实在是对介子推之毁誉啊!以后人的价值观将其行为定义为迂腐愚昧是错误的,即使在今天忠于国家也是应当提倡的。介子推不言禄的行为也是知识分子独立精神的体现,正因为如此,黄庭坚赞叹道“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宋·黄庭坚《清明》)。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构成中华民族的脊梁,介子推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奸伪欺罔、人世谬举的愤懑,他“割股食君”实乃“食国”,正是中华民族正道爱国传统美德的体现;在介子推身上蕴涵着对祖国的深沉赤诚的爱恋之情。晋献公嬖骊姬,杀申生,昏于家,乱于国,而重耳则成为振兴晋国的希望。介子推的行为是他笃信爱晋国须爱重耳的自然表露。

历史评价

介子推忠君赴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气节,流芳百世,感人至深。后人不仅造了个“寒食节”来纪念他,还修建了大量的祠堂庙宇来祭奠他,文人雅士登临题咏、寓兴抒怀的就更是不胜枚举。这样的讴歌绵延不绝,贯穿数千年,其不动声色的道德教化,使人们不假思索地形成了某种“集体无意识”,以至于很少有人对介子推的所作所为投以审视的目光。

后世纪念

介子推庙,位于山西省晋中灵石县境内的张蒿村,称英毅圣王庙。介庙所建处,原有母子柏、母子碑。传说母子柏所生之处是介子推母子相抱被焚死之地。介庙周围原来环境清幽,浓荫十里,风景秀丽,气候温凉。也由于这个原因,这里也被人称为“神林”。可惜1942年日本侵略者侵华时,这里的山林庙宇均被火焚毁,现仅存寺庙的偏院一处,院内还存有原庙基的石墩和五通石碑。

【结束语】以上的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于介子推的故事。不知道有没有帮到大家呢?

6、猜你喜欢:

标签: 寒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