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赶鸟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瑶族的赶鸟节)

时间:2023-11-24人气:作者: 佚名

赶鸟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瑶族的赶鸟节)

文章目录:

1、赶鸟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篝火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3、尝新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4、马奶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5、铜鼓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6、猜你喜欢:

1、赶鸟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赶鸟节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在赶鸟节这一天,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寨上的青年男女们都会穿上民族的盛装出席,一起来参加这个节日。那么,赶鸟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

接下来,就随着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赶鸟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是瑶族的“赶鸟节”,年年到了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圆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一色宝蓝衬白镶边的节日民族服装,扎着彩色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袜,撑着青布洋伞,一群群,聚会山头。对男对女,或四男四女,对坐于青草坪、岩头上,或依偎茶树蔸、松树下,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子歌,从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耙。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

赶鸟节的习俗:

全族青年对唱情歌

年年的这一天,不管天晴还是下雨,瑶家山寨的男女青年一伙伙、一群群聚集山头,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子歌,从日出到月起。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粑。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寨,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这一天;青年们忙着赶会对歌,寻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上,插在神坛边或堂屋门旁;名叫“鸟仔粑”。说是鸟雀啄了粑粑,就会把嘴壳粘住,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到晚上,瑶家人还走村过寨地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仔粑”,祈祷不生天灾人祸,辛苦一年能有一个好结果。

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民的“赶鸟节”。年年到了这一天,不管天晴下雨,方圆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一色宝蓝衬白镶边的节日民族服装,扎着彩色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袜,撑着青布洋伞,一伙伙,一群群,聚会山头。对男对女,或四男四女,对坐于青草坪、岩头上,或依偎茶树蔸、松树下,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谜子歌,从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耙。鸟雀忘了归巢, 唱歌人不想回家,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他们才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

鸟仔粑把鸟雀咀壳黏住

这一天,青年们忙着赶会对歌,寻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枝上,插在神坛边或堂屋门旁,名叫“鸟仔耙”,任邻居小孩们取食。说是乌雀啄了耙粑,就会把嘴壳粘住,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到了晚上,耕山人过寨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仔耙”,希望有个好兆头。

您可能也喜欢:

中华民族中秋节历史以及习俗大全

彝族的火把节有什么习俗?

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2、篝火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火在狩猎时代是一种很重要的生存条件,不但可以给人们取暖,煮食物,还能用来抵御凶猛的野兽,可以说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篝火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问:篝火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答:篝火节是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

大兴安岭的贝尔茨河畔,以狩猎为主的鄂伦春族总要举办一年一度的篝火节,这是庆祝狩猎丰收的欢乐节日,是以散居为特点的猎民们相聚的盛会。

鄂伦春人对火有着一系列严格的禁忌:不许随意向火堆泼水、扔脏物、吐痰,或用刀、棍等尖锐的东西向火中乱捅,以免触怒和伤害火神。他们在点燃篝火时,树枝和木棒一定要铺排平整,严禁乱放,使用烧柴时注意不使用可能爆出火星的木柴,以免爆伤火神的眼睛。每当人们搬迁时,不许以水灭火,火种要由一地带到另外一地。

每当春夏猎季过去,猎民们把猎获的猎物驮到交易点上。换回粮食、衣服和烟酒以后,所有的猎民就都赶着驯鹿集中到头一年预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河流边上较为开阔的草地上,这时正是森林里气候温和易于活动的季节。夜幕降临,草地上便点燃一堆大大的篝火,人们围着篝火吃便饭、谈论说笑。饭后,欢乐的歌舞。

篝火节不光是为了欢庆丰收,一年到头互不照面的猎人们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互相来往,共叙友情,商讨事宜,交流经验。篝火节更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难得机会,对对恋人在欢歌狂舞后,便来到密林深处甜言蜜语地交谈。篝火节是鄂伦春猎人最盛大的节日。

3、尝新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尝新节流传在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这个节日是为了庆祝今年丰收和祈愿每年都有丰收的农事传统节日,期间有着各种庆祝活动。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尝新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问:尝新节是什么民族的节日?

答:尝新节是湘、黔、桂等省区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

尝新节,农家从田中摘取少许将熟的稻穗,搓成米粒,煮成新米饭,杀鸡宰鸭,举行家宴,叫做尝新。宴前,先将饭菜供天地,祭祖先,再将新米饭喂给狗吃,然后按家中长幼次序尝新米饭。

尝新节的传承意义:

从历史来看,饮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而已,实际上它是一种生活方式,首先会影响到人的躯体,进而影响到人的精神。中国自汉代就有“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的说法,说明古人已注意到人与食物的关系。

当代美国的人类学家帕里也曾经指出:“人就是所摄取食物的产品,不仅其肉体是由所摄取的食物构成,就连其精神世界也受食物的影响。”潮汕的饮食文化,首先是在畲族稻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而潮人的饮食习惯,也决定了潮汕人的身材体质和勤劳精明等特点。

对于稻文化,还需要一种更广义的理解:它只是泛指以稻作为主的农耕文化。历史上畲田所种的不但有旱稻和水稻之分,还有豆、麦、黍、稷、芋、竹、蔬菜和茶叶等经济作物;明清以后,番薯和玉米又开始成为新的主要作物。很多著名的潮菜小食,比如笋粿、萝卜糕、乒乓粿、番薯粥等,都与这些作物有关。

4、马奶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马奶节顾名思义就是饮马奶的节日,这个节日是以喝马奶酒为主要活动,展开各种庆祝活动,来活跃整个节日的气氛。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马奶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问:马奶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答:马奶节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以喝马奶酒为主,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

蒙古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每年夏季开始挤马奶和中秋停止挤马奶时,牧民们都要举行马奶节。主人首先选定吉祥日子,并提前公布于众,到节日那天附近的牧民都来参加马奶节。

马奶节的前两三天主人专请周围的训马能手,把马群集中起来后套抓所有的小马驹并栓在牵绳上,开始挤马奶制作马奶酒。马奶节的那一天,在拴马驹的牵绳右上方铺白毡,上面的方桌上有羊背,奶食等食品,桌前放一个装满马奶的木桶,木桶两耳上各系一个哈达,旁边摆放木勺和套马杆等。

马奶节仪式由九位骑白马的骑士和主人共同完成,首先九位骑士从牵绳骑上马来到蒙古包门前,主人用银碗献鲜奶于骑士,骑士品尝鲜奶之后顺时针方向统蒙古包一周再次来到拴马驹牵绳旁,用套马杆抬起装满马奶的木桶,边行边用木勺进行萨察礼(把马奶抛向空中),祭祀天地神灵,主人高声朗诵马奶萨察礼赞词,众人骑马随从绕场三周结束仪式,还要给种公马和头驹系哈达进行选拉礼。

然后众人聚会畅饮马奶酒,庆贺马奶节,祝福风调雨顺,水草肥美,五畜兴旺,奶食丰收。马奶营养最为丰富,马奶制作的齐格(马奶酒)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对胃肠心肺疾病有一定的疗效,所以蒙古牧民自古非常重视和喜欢饮用马奶。

5、铜鼓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铜鼓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在这一天,组成铜鼓队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为了延续传统文化,还有各种的活动。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铜鼓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问:铜鼓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答:铜鼓节是壮族和水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

壮族铜鼓节:

长乐乡一带壮族人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

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耐力持久为胜。比赛往往通宵达旦。同时,男女青年结伴纵声对歌。比赛结束,人们以从家里带来的粽粑等食物进行野餐,欢歌笑语响彻山谷。

水族铜鼓节:

水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总人口近30万,主要聚居在都柳江、龙江上游的三都水族自治县,都匀市有基场、阳和、奉合等3个水族乡。

每年农历清明节后的第一个卯日,是都匀市内外(即基场、阳和、奉合)水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水语叫“借念”,意为铜鼓节。

铜鼓节活动:

铜鼓队整齐的排在铜鼓庙内举行祭祀活动,用响亮的鼓声表达大家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声,也是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喊起就起,喊发就发”由喊梁唱、开梁口、撒糖、放米下布和放鸡等环节表演的壮族民间传统建房定梁节目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妙趣横生的语言、建房喜气的撒糖表演,演绎出了传统建房的风俗与精彩,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