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当种树变成信仰 当一棵树

时间:2023-06-03人气:作者: 佚名

当种树变成信仰 当一棵树

文章目录:

1、当种树变成信仰 以色列的植树节的由来

2、树木之新年 以色列的植树节是什么时候

3、上善若树 以色列“天天都是植树节”

4、以色列人的植树节怎么过

5、以色列人植树节吃什么

6、猜你喜欢:

1、当种树变成信仰 以色列的植树节的由来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此时我国正值春季,适合树木的生长。而在世界其他国家,植树节也是一个很常见的节日,只是日期与我国不尽相同,例如以色列的植树节,时间就在每年的公历2月。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以色列的植树节的由来。

以色列植树节的由来

以色列的植树节叫做tu b’shvat,据说出自公元3世纪早期完成的犹太律法之一《密西拿》(mishna)。“tu b’shvat”在希伯来语中意为“在世瓦月(shvat)的第十五日”,这原为一个农业节日,也有“树之新年”之称。

以色列的植树节时值雨季(1月末、2月初)。最初植树节是根据犹太宗教律法用来标记树龄,计算何时开始所结果实可以食用、何时树结果后须向在圣殿里施神职而无土地的祭司奉上以果为税的应交额。

后来犹太人逐渐散居世界各地,不再以务农为主,植树节也就成了联系犹太人与以色列土地的精神纽带。不过,以色列的植树节并非宗教节日或安息日,所有各项业务照常进行。

种树变成信仰

政治风云变幻的以色列,种树也成政治家们作秀的工具:以色列现任总理内塔尼亚胡,当年就曾为了表现自己对戈兰高地的态度,在戈兰高地上种树一棵;而曾在意大利国内遭到一片嘘声、口碑不佳的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在访问以色列时,反而因为一口气种下10株橄榄树,而在以色列赢得很高赞誉。

以色列建国前后,在犹太复国主义的号召之下,大量犹太人从世界各地主要是欧洲大量回流,当初光秃秃的北部卡梅尔山等地被回流的犹太人欣喜地全部种上了树,如今这里已经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

正统犹太人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年,会种树,新娘和新郎结婚时,会把各自树上的枝条采下,用来装饰婚棚,既环保又浪漫。

管理着全以色列公用土地的以色列国家基金协会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附带功能:号召以色列人,甚至全世界各地的人,到圣地种下一棵树。自1901年成立以来,该协会已经种下2400万棵树,并且还在继续,很多国际巨星如伊丽莎白·泰勒、波姬·小丝、格利高里·派克等都在圣地种下树木。

2、树木之新年 以色列的植树节是什么时候

3月12日,人们就要迎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了,而说到植树节,其实不是只有我国才有的,世界上至今已经有数十个国家设立了自己的植树节,不过时间自然是不尽相同的。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其中之一,以色列的植树节是什么时候。

问:以色列的植树节是什么时候?

答:以色列的植树节一般在每年公历2月。

以色列人将自己的植树节称为“树的新年”、“树木的新年日”,认为植树节其实就是为千千万万株树木过新年的日子。他们根据犹太历来设立植树节,,其日期换算为公历,大约是在每年2月上旬。

以色列植树节原来是一个农业节日。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之后,不再以务农为主,植树节也就成了联系犹太人与锡安故土的精神纽带。在植树节到来之际,人们往往隆重庆祝,感谢树木对以色列的福佑。

植树节这一天,以色列的学校通常会放假植树。笔者所居住的村子,园丁每年植树节前,早早地为2岁到6岁的幼童辟出不同的区域,让他们在父母的带领下种花种树。

按照传统,以色列人在植树节要聚餐:喝白酒和红酒,食用以色列的7种主要农产品:小麦、大麦、葡萄、无花果、石榴、橄榄和椰枣或其制品(《圣经》里提到的圣地的物产),吃15种以色列盛产的水果。人们以吟诗、诵经或歌唱的方式高声赞美上苍和大自然,感谢树木福佑以色列,让人民富足安康。

由于植树节意味着春之莅临、新的生命开始,因此它历来被以色列人被视为“吉日”,过去一些学校或机构也选择在植树节这一天设立,例如1918年的植树节,是以色列著名学府希伯来大学建校日,1925年的植树节是以色列理工学院建校日,而以色列议会是在1949年的植树节宣布成立的。

3、上善若树 以色列“天天都是植树节”

我国有句古话说“上善若水”,而在以色列,这句话或许要改为“上善若树”,因为以色列人对树木充满敬意,种树甚至如同一种信仰,可以说在该国,不仅每年公历2月左右的传统植树节要种树,其余的每一天人们都愿意植树。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以色列这种“天天都是植树节”的盛况。

以色列人是根据犹太历来设立他们的植树节的,换算为公历,大约是在2月上旬。他们还称植树节为“树的新年”,实际上植树节就是为千千万万株树木过新年。而以色列人逢植树节,也确实比其他国家的植树节更要热闹、隆重,除了种树,还有不少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

按照传统,以色列人(大多系犹太人)在植树节也要聚餐:先是分别喝白酒,白酒混红酒和红酒;接着食用以色列的7种主要作物——小麦、大麦、葡萄、无花果、石榴、橄榄和椰枣或其制品;最后摆上15种以色列盛产的水果。其间人们以吟诗、诵经或歌唱的方式高声赞美上苍和大自然,感谢树木对以色列的“福佑”,使百姓富足康乐、百年不衰。

这一天,以色列的学校通常会放假一天用来植树,此后,孩子们还会给树木除虫、施肥、浇水,甚至张开双臂拥抱、亲吻路边或公园里的大树,以表示感恩之情。

由于植树节意味着春之莅临,不少以色列的机关、公司、企业纷纷将这一天定为“开业纪念日”。比如1918年的植树节,是以色列著名学府希伯莱大学建校日,1925年的植树节是以色列理工学院建校日,而以色列议会是在1949年的植树节宣布成立的。

如果说中国人认定“上善若水”,那么与之相映成趣的是,以色列人认定“上善若树”。以色列人对树的热爱是众所周知的。实际上逢植树节这一天,以色列人不分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种树,艺术家们纷纷登台演出为树木评功摆好,歌舞的主题多是“颂树”或“谢树”。

以色列的环保主义者还将“树的新年”这一概念提升到“环保可以决定国家命运”的高度。以色列自然资源相对贫乏、自然环境异常恶劣,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举世瞩目的现代农业日趋成熟,每年冬季这片荒漠竟然能奇迹般地向欧洲供应大量花卉和新鲜水果——实际上以色列在向“富国”迈进的过程中,树木堪称“第一功臣”。

此外,以色列人并不满足于“地球上最热衷植树的民族”之誉,而提出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口号:天天都应是我们的植树节!

其实在历史上,以色列早就在实行“天天都是植树节”:阳光明媚的初春他们在植树,寒风呼啸的冬日也在植树;安居乐业时他们在植树,战火纷飞时他们也在植树;平头百姓为爱国在植树,政客们为亲民也在植树;本地人为美化家园在植树,前来定居或即将离去的移民按照相关法规也在植树……来以色列旅游的外国人不禁感叹:以色列人为植树,可以忘却隆隆炮火,可以忘却饥饿干渴,可以忘却异国人的讥笑嘲讽。

以色列的植树热显然还激发了一些来访外国政要的灵感——在国内遭到一片嘘声、口碑不佳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当年在访问以色列时灵机一动,曾作秀般地一口气种下了10株橄榄树,结果在以色列赢得了巨大声誉,一时被尊为“植树英雄”。这是因为在以色列人眼里,外人只要在以色列这片土地上植树,就都是善人,都是以色列人的朋友。

对以色列人而言,植树不仅仅是一种美好的“理念”,而且还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他们植树,还种下了梦想和希冀。他们植树,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免遭越来越强悍的沙漠的蚕食,就像古代中国人一代接一代地修筑、加固长城,以抵御外敌侵袭。

以色列水资源异常稀缺,南部内盖夫地区更是完全被大沙漠覆盖,面积约占整个国土面积的一半,年降水量仅区区180毫米。因此以色列特别重视种树以涵养水源,而在一代代以色列人全民植树的努力下,也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

数十年来,以色列的植树造林,还一直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是成片造林,还是家庭门前屋后零星种树,依法都只许种不许砍,哪怕是砍伐私有树林也要经过批准,否则就要受到重罚甚至制裁。

以色列能够成为如今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森林覆盖率高于100年前的国家之一,或许原因就在于此。目前以色列的森林覆盖率达5%—6%,而且均是“人造林”,这在沙漠国家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4、以色列人的植树节怎么过

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社会各界的人们往往在这一天开展植树活动,希望美化我们的环境,也传达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呼声。而在以色列,每年也有植树节,但时间一般是在公历2月。那么以色列人的植树节是怎么过的,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虽然不少家庭并不大规模庆祝“树的新年”但很多人却喜欢在这一天种树,以表达对以色列土地的热爱和对治理沙漠成效的肯定。通过植树,能够表达人们扎根祖国的爱国意愿,同时祭扫烈士墓,缅怀先烈。

植树活动首先在学校间流行,然后逐步传播到全国并形成了风俗。每到植树节,家家户户都会带上小孩去植地植树。学前班和学校都会举行特别仪式庆祝节日,以提倡生态保护、提升环保意识。过去几年,植树节又多了几分生态的元素:保护、育种树木(及所有绿地)来强调自然在人类生命中的重要性。

按照传统,通常人们也要欢庆聚餐。席上的犹太人要分别喝四杯酒:第一杯是白酒,第二杯和第三杯白酒混红酒,第四杯是红酒。每次举杯之前,都有一段祝祷文,感谢神创造酿酒的葡萄。

几乎每个犹太人要在植树节这一天吃以色列的七种作物--小麦、大麦、葡萄、无花果、石榴、橄榄和椰枣,这七种作物都是在《申命记》中提到的以色列的特产,所以按照犹太律法它们比其它的作物更受尊重。

除了植树、饮酒、品尝作物,以色列人还会在植树节这一天吃水果干庆祝节日。犹太人为了庆祝树的“新年”,一个重要风俗是吃产自以色列的水果。但是住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不一定都能吃到以色列的新鲜水果,所以他们就买产自以色列的水果干吃,久而久之,这一节日习俗就被保留了下来。

这一习俗的传统做法是,人们会在水果盘中摆上十五种不同的水果来迎接“树的新年”。这十五种水果又可以分成四大类,包括硬壳软心的水果,如菠萝;软果肉内有硬核的水果,如桃子;可以整颗吞下去的水果,如草莓;以及只能观赏、不能食用的果子,如松果。

5、以色列人植树节吃什么

2018年的中国植树节即将到来,此时我国各地正值春季,各地有不少应景的食物。而在中东以色列,人们的植树节则是按照犹太历,设在每年公历2月,那么以色列人植树节吃什么呢,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在犹太教《托拉》(torah,又称《摩西五经》)的《申命纪》(deuteronomy 8:8)中,“圣地七果(希伯来语:shivathaminim)”是以色列这篇土地亘久以来出产的主要作物,包括七种水果与谷物。

古代,这些食物是以色列人的主要口粮。由于面向犹太圣殿缴纳的什一税来源之一正是这七种果实,“圣地七果”对南部古犹太地区也颇为重要。“什一税”在希伯来文中被称作bikkurim,意即“幼树的果实”。

今日,“圣地七果”仍是现代以色列社会中重要的农作物,但其主导地位已不如往昔。在庆祝犹太人四大传统节庆之一的植树节(tu b’shvat)时,进食“圣地七果”已逐渐演变为他们的节日传统。

“圣地七果”是什么

如《申命纪》(deuteronomy 8:8)中所言,以色列曾经是“种满小麦、燕麦、葡萄树、无花果树和石榴树的土地,也是流淌橄榄油与枣花蜜之地”。由此可见,“圣地七果”分别是:

小麦(希伯来语发音:chitah);

燕麦(se’orah);

葡萄(gefen),常被酿成葡萄酒;

无花果(te’enah);

石榴(rimon);

橄榄(zayit),常被冷压轧为橄榄油;

蜜枣(tamar或d’vash)。

枣花蜜为何也是“圣地七果”

《申命纪》中的诗篇,并未特别提及海枣或椰枣,而是以希伯来文“d’vash”一词指代第七种果实。日后,人们将其译作蜂蜜或枣花蜜。古代以色列人捣碎海枣,隔水蒸煮加工成浓缩糖浆,再进一步制作成枣花蜜。在以色列社会,人们普遍认为《托拉》中提到的蜂蜜就是枣花蜜,而非蜜蜂酿制出的那种蜂蜜。这也是为何“圣地七果”中出现蜜枣的缘由。

杏:“第八种果实”

杏(希伯来语发音:shaked)虽然不是“圣地七果”,但由于与植树节(tu b’shvat)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已在民间被亲昵地称为“第八种果实”。眼下,杏树遍布以色列国土,在每年2月上旬的植树节恰逢盛开花期。正因为此,以色列人在庆祝植树节时,时常会将杏与“圣地七果”共同摆放享用。

6、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