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助农

水稻倒伏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水稻倒伏后的补救措施

时间:2023-05-20人气:作者: 佚名

水稻倒伏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水稻倒伏后的补救措施

水稻倒伏不仅降低产量而且降低稻米品质,并给收割带来困难,增加收割成本。分析造成水稻倒伏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提高水稻单产,促进增收增效,意义十分重大。

一、造成水稻倒伏的因素

造成水稻倒伏的因素

造成水稻倒伏的因素很多,既有品种、栽培技术因素,又有自然灾害因素,实际生产中最为常见的有:

1、水稻品种问题

有些水稻品种植株高、株型不紧凑、秸秆不壮实,叶片披。灌浆后,穗部逐渐增重,重心高,秸秆不堪重负,叶披和株型松散造成田间郁蔽,通风透光差,易产生病害和倒伏。

2、秧苗素质差,栽插方式不当

水稻育秧中技术不规范,如播种过密、肥水运筹不当、病虫防控不到位,造成秧苗细长不带分蘖,这种秧苗栽到大田后很难形成大分蘖和壮分蘖,整个群体不健壮。

农民栽秧时乱插棵,水稻封闭行后通风透光差,不利于水稻健康生长,易倒伏。

3、病虫防治不当

水稻封行后要加强田间纹枯病和稻飞虱的监测和预防,大部分农民不能选择对路农药适期防治,对稻飞虱防治时间不统-,造成迁移危害,纹枯病和稻飞虱重发田块极易倒伏。

4、灾害性天气

每年八、九月份正是当地水稻灌浆、黄熟时期,也是当地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牛的季节,经常风雨相伴,这时也正是水稻抗倒伏能力最弱时期,风雨稍大,灾害将不可避免。

二、水稻抗倒伏防范技术措施

目前,皖东地区大部分栽插的是中籼杂交稻,应选择株高适当、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上挺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增强抗倒伏能力。

皖东与苏北扬州地区接壤,气候类型相似,种植制度类同,均为一年两熟。

扬州地区为了避免中籼稻受八、九月份灾害天气造成倒伏的损失,调整水稻种植结构,放弃中籼杂交稻生产,改种常规梗稻和杂交粳稻,避开水稻穗期受不良天气危害。

皖东应借鉴他们的经验,大力调整水稻品种结构,重点发展粳稻生产,避开自然灾害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改种梗稻是水稻栽培上抗倒伏最为有效的措施,一是可以避灾,二是能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一年两熟光温有余,因粳稻生育期相对长一些),三是提高水稻产量水平和稻米品质(梗稻生长期长,光合产物积累多),四是增加农民收入。

标签: 成因  水稻  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