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百科,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手机版

有趣实用的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星座解梦

少数民族的节日之苗族姑娘的过寒节(苗族过节干什么)

时间:2023-11-04人气:作者: 佚名

少数民族的节日之苗族姑娘的过寒节(苗族过节干什么)

文章目录:

1、少数民族的节日之苗族姑娘的过寒节

2、少数民族节日 苗族芦笙节的由来

3、少数民族的节日大全之藏族转山会

4、观音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5、少数民族节日 苗族跳花节的由来

6、猜你喜欢:

1、少数民族的节日之苗族姑娘的过寒节

“花衣银装赛天仙”,一直是苗族姑娘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每逢年节,美丽的苗族姑娘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有如天仙下凡,美不胜收。那么就让少数民族的节日为你介绍,苗族姑娘们盛装游玩的节日——过寒节。

过寒节是流行于贵州黔东南一带,属于苗族姑娘们的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七月。节日期间,姑娘们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集中到到邻近村寨的山坡上玩乐,相互交谈自己意中人的情况,唱歌、说笑等。有的还邀请男友一起打皂角,熬水浆布,为冬天绣花做准备。

苗族姑娘的银饰

不仅是过寒节,

2、少数民族节日 苗族芦笙节的由来

芦笙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他们规模最盛大的节日,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集歌舞娱乐为一体的文艺活动,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苗族芦笙节的由来。

苗族的芦笙节由来:

芦笙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等人民的传统节日,约在农历9月初次年农历1初月至2月末期间举行,相持期及其长久,其由于部落和地域分布原因,次则呈区域性连续性举行。

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凯里市、麻江、雷山、丹寨等县交界地区舟溪芦笙节于每年阴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芦笙堂设在河沙坝。

十六日开始“起堂”,十七日集会,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增加赛马活动,二十日还举行斗牛,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芦笙会时,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

人们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的节奏翩翩起舞。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数万人。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3、少数民族的节日大全之藏族转山会

藏族同胞在一年之中的节庆活动很多,其中有不少是规模宏大、美名远扬的民族节日,如隆重的藏历新年、热闹的雪顿节等,每年要吸引许多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一起参与。而今天的传统节日要为你介绍的,则是另一个别具特色的藏族节日——转山会。

转山节的由来

藏族转山会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是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的传统节日。相传佛祖释迦牟尼于藏历四月十五日降生成道和圆寂,藏俗在此月中宗教活动极为频繁。农历四月初八日是释迦牟尼佛诞辰,九龙喷圣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浴佛节”。佛教信徒认为在此月内做善事一件,颂佛一声,可得十万倍之功德。

每年转山节这一天,藏区群众都要身着民族服装,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人们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好不热闹。这一天,骑手们进行跑马射箭比赛,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转山是什么

所谓转山,是藏族人表示宗教虔诚的一种方式,顾名思义,它是步行甚至一路磕头,围着圣山,转一圈,或多圈。每年都会有很多虔诚的信徒参加,特别是藏历马年的时候,转山就是个盛会,参加的人数相当的庞大。因为藏历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的十三圈。所以一般信徒是不会错过这个转山机会。

信徒们之所以对转山如此虔诚,是因为他们相信人要承受六道轮回之苦,只有两个办法可以免除,其一修成活佛,这很困难,另外的办法就是转山。他们相信绕神山转可以洗清一生罪孽,可以在轮回中免遭堕入无间地狱,甚至脱离六道轮回来世成佛。如果在转山中死去,被认为是一种造化。因此转山朝圣者总是年年不断。

4、观音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少数民族的风俗节日一般来说规模都比较小,但也有例外,有无比盛大的,例如:观音节,每年参加人数达到上万人,影响甚大,本期少数民族节日就为您介绍一下关于观音节的风俗传说。

“观音节”是白族的节日,“观音节”又名“三月街”。相传观音开辟了这个地区,使这里“五谷丰登”,人们为纪念观音的功迹,订这个时间在这里聚会。

观音节来历

相传,隋末唐初,恶魔罗刹盘踞大理,性情残暴,日 食人眼三十六双,民众苦不堪言。唐贞观年间(公元627年-649年),从西天来的观音大士制服了罗刹。观音大士怕罗刹卷土重来,每年农历的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二日便来大理讲经说法,善男信女接踵而来。后来观音担心民众每年来听经受化,日久会耽误了农事生产, 便劝导信徒们来赶会时带上农副产品进行交换,这样便逐步形成了定期举行的贸易集市-- 街子。因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故又有“三月节”之称。

“三月街”盛会在大理城西面苍山下举行,时间为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届时白族群众到这里唱歌、跳舞、演戏、赛马、举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随着历史上白族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盛会逐渐发展成各民族的物资交会,相沿至今已有午千余年的历史。会议期间,街上人山人海,摆满了各种货物,人们在这里自由买卖,农民用措取的兽皮和挖到的药材,到这里换取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解放后的三月节,更加繁荣兴旺,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它的会期延长到7天至10天,人数多达15万人,贸易总额达数百万元,上市牲畜万头以上。三月节上市的药材,几乎包括了云南药材的大部。除此之外,附近的文艺团体和工农业余演出队在会期演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艺节目。过去常举办赛马,这是三月街最吸引人的一项活动。到期,滇西白彝、纳西、藏、苗等各民族剽悍的骑手云集苍山脚下,只待一声号令,骏马倏忽若飞,跳墙越堑,狂逸奔突,令人叹为观止。

它对促进各族人民民间的团结和物资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

5、少数民族节日 苗族跳花节的由来

苗族一年一度的跳花节,是当地一个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每当到了这一天苗族人民载歌载舞,共同欢度这一盛大的节日。那么,本期少数民族的节日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苗族跳花节的由来。

苗族跳花节的由来:

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跳花”一词仍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现仍有24处固定跳花坡。

每个花坡跳花日期为三天。第一天栽花树,苗家人遥见花树而作准备,次日清晨空寨前往;第三日,跳花结束,客人就近处苗寨食宿,饮酒吹笙弄弦欢乐,通宵达旦。花树由寨老送至长期不生育者家中,不生育者见之大喜,宴请宾客。男女青年借此择偶,老人吹笙奏笛,以庆丰年。

跳花节(“欧岛”)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的跳花坡仍以其名命名为杨鲁坡(“杨娄岛”)。“欧岛”(“跳花”)是苗族人对自己民族的一种节日的称呼。

另外,它还是苗族人在自己节日上所做的一切文娱表演活动的代称或总称。比如说,人们在节日上跳舞或唱山歌或吹奏芦笙等时都可以说是在“欧岛”(“跳花”)。“跳花”实际上是汉族或苗族对苗族“欧岛”的一种汉语称呼,盖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由于中国很多的非苗族人甚至是苗族人只知道“跳花”而不知道“欧岛”,且用“跳花”代“欧岛”。

过去,跳花节曾经走在中断的边缘。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跳花节全面复兴,已成为各族人民参与的盛大节日。每年跳花节到时,安顺周围的人们蜂拥而至,场面壮观,热闹非常。

6、猜你喜欢: